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旱地變良田 農民喜增收|環球快播

2022-11-27 16:12:09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資料圖片)

這兩天,準格爾旗沙圪堵鎮布爾洞溝村的溝梁上機聲隆隆、人聲鼎沸,布爾洞溝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楊大海正帶領村民們進行“農田水利大會戰”——實施引黃入村項目工程。

“目前,引水管道已經鋪設完成了三分之一,預計上凍前能完工,明年就能上水了,今后村民們再也不用為澆地發愁了。”11月13日,楊大海在電話中激動地對記者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讓我非常激動,我們村‘坡改梯’發展小雜糧產業的這條路可算是走對了。”說起這些天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體會,楊大海心里更亮堂了。

準格爾旗地貌素有“七山二沙一分田”之稱,多屬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布爾洞溝村就位于這“七山”之中,屬典型的干旱梁峁山區。

2018年,布爾洞溝村以“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因地制宜確立了小雜糧產銷一條龍的產業發展方向。通過積極爭取上級政府部門和幫扶單位資金,成立了農機具專業合作社,村里流轉村民土地600余畝打造小雜糧種植基地,并與村民訂單種植小雜糧400余畝。

“2020年初嘗甜頭,2021年因為大旱,受了不小的損失。”楊大海惋惜地說。

2022年,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沙圪堵鎮以布爾洞溝村為中心,在4個村實施坡耕地改梯田項目5000畝,其中,布爾洞溝村有1144畝,配套集雨集水灌溉平臺和滴灌節水設備,讓當地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變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

不僅如此,布爾洞溝村在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與鄂爾多斯市種子管理站、自治區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合作共建小雜糧科技試驗基地,在幾十個雜糧品種中優中選優,最終確定了幾種適合當地氣候環境、口感好產量高的品種,同時建成了小雜糧展廳、小雜糧科技中心、小雜糧科技示范基地等,政府及相關部門協助為當地的小雜糧注冊了“稷香”“美稷”商標,與龍頭企業合作進行小雜糧代加工,實施規模化、機械化、品牌化種植和線上線下銷售,初步形成了小雜糧產銷一體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今年,有了‘坡改梯’,加上集雨集水灌溉平臺和節水灌溉‘雙保險’,村集體預計純收入能再次突破100萬元。”楊大海說,“今后5年,全鎮計劃以布爾洞溝村為中心,在納林、賈浪溝、張家圪堵、忽昌梁等村重點打造4萬畝小雜糧種植基地,項目建成后,總面積達到5萬畝,將實現年產值1億元。”(記者 王玉琢 通訊員 張忠義)

編輯:張彬

關鍵詞: 布爾洞溝 準格爾旗 沙圪堵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