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五大任務見行見效】藏糧于地 高標準農田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寒冬時節,正值高標準農田建設施工“黃金期”。在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查干敖瑞嘎查,大型機械往來穿梭,經過平整地壟、清運積土、填埋渠溝等系列工程建設,零零散散的土地逐漸變成了“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的現代高效農田。
藏糧于地,筑牢糧倉“耕”基。秋收以后,我區各地搶抓施工窗口期,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平整大會戰”,再完工160萬畝,提前完成今年全區新建40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相關資料圖)
高位推進,讓更多農田變成良田
在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大黑河鄉太平莊村,返鄉創業的種植大戶李亞平流轉土地7500多畝,成了一名新農人。
“種植馬鈴薯效益高,但由于資源條件限制,我流轉的土地中,只有2400畝能種植馬鈴薯,其他地塊只能種旱作小麥和燕麥。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后,我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增加到3500畝,同時還可以種植500畝的玉米。比種小麥和燕麥產量高了許多,收益也增加了。”李亞平說。
李亞平介紹說,高標準農田不僅能實現節約用水、用肥、用藥、用電,還能節省人工15%,增產10%以上,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既保護耕地,又增加種植收益。
責任扛在肩上,任務抓在手上。目前,我區已經印發《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十一條政策措施》,出臺了取消市縣兩級配套資金、許可審批綠色通道、資金專戶管理、工程款按進度支付、新增耕地歸集體經營、補助標準實行動態調整、設立建設管護專項獎勵等多項重磅利好政策,進一步打通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路徑。
春播前和秋收后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兩個施工窗口期,各級農牧部門早謀劃、早動手,從2021年12月份開始,每年在全區開展“土地平整大會戰”,集中力量完成項目施工。今年搶在春播前建成240萬畝高標準農田并投入使用,實現當年投產當年見效,增產糧食4.8億斤,為保障我區糧食“十九連豐”作出了重要貢獻。
探索新路,讓糧食產能只增不減
走進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頭道橋鎮聯增村“四級聯創”核心示范區,廣袤沃野盡顯眼前。在示范區指揮平臺上,高標準農田建設分布圖清晰地顯示著全旗10年來高標準農田建設分布情況。
“你看,這塊地灌溉不配套,渠路混亂。而這邊是建好的高標準農田,不僅田成方、林成網,而且通過對氣象數據、實時生產情況、土壤墑情、病蟲害監測預警等數據的采集和監測,實現了農作物產量提升,這樣的良田我們有45萬畝。”杭錦后旗農牧和科技局局長余強告訴記者。
糧安需良田。不僅是杭錦后旗,全區各地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針對我區建設任務重、財政家底薄、施工時間短、項目分布散的特點,我們創新舉措,建立了三大項目管理體系。”自治區農牧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林利龍介紹說。據了解,我區建立了“十一條政策措施”、2個專項規劃加18項配套制度的政策保障體系;建立了項目入庫審核、初步設計復核、跟蹤調度通報、分級監督檢查、滾動式排查整改的全鏈條質量管控體系;建立了分區域明確標準、分類型確定投資、分階段支付工程款、專戶管理、政銀合作、保險參與的創新性資金保障體系,從自治區黨委政府到盟市旗縣和各級農牧部門,層層盯辦、層層把關、層層監督,有力保障了高標準農田建設一片,成功一片,發揮效益一片。
完善的項目管理體系充分保障了全區高標準農田的高質高效運行。自治區農牧廳在此基礎上還探索開展了差異化項目布局和多元化的工程建設兩大建設模式。聚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等“三個優先區域”,主動融入黃河流域、一湖兩海、察汗淖爾等重點區域發展治理。推廣“三打破、五統一、一重新”的“大破大立”整治模式,實施旱作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360萬畝、鹽堿化耕地改良試點12.2萬畝、綠色數字高標準農田試點11萬畝。
高效節水,讓農業發展“綠意”更濃
入冬之后,阿拉善盟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嘉爾嘎勒賽漢鎮查漢高勒嘎查農民狄多樞開始享受愜意的田園生活。
“我今年55歲了,家里種了近300畝地,多虧安裝了滴灌設施,現在種地比過去輕松了很多。”狄多樞說,以前澆地只能大水漫灌,澆40畝地需要一天一夜,還得一直在地里看著,農民十分辛苦。現在鋪設滴灌帶后,300畝地只需10小時左右就能澆完,省時又省力。
據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農牧業中心主任翟青智介紹,以前種玉米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每畝用水量在530立方米以上。現在采用滴灌技術后,每畝用水量只需404立方米,每畝可節水126立方米。
“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我區已探索形成大興安嶺區噴灌補灌、西遼河灌區淺埋滴灌、燕山丘陵區膜下滴灌、陰山北麓高壟滴灌、陰山南麓集雨補灌、河套灌區井黃雙灌6大區域高效節水技術模式,廣泛應用形成限制使用地下水,高效使用地表水,集蓄利用天上水的節水理念。”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研究員白云龍說。
近年來,我區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提升糧食產能為目標,以高效節水為重點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目前,全區已經建成的4989萬畝高標準農田,占耕地總面積的29%,支撐了全區三分之二以上的糧食產能。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273萬畝,占水澆地總面積38%,年節水可達33億方,實現了糧食豐產與綠色生態農業發展雙贏。
下一步,我區將做好“水、地”兩方面文章,持續發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做好農田灌溉水利用規劃,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和使用效率,結合“三區三線”劃定逐步推進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同時,將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與其他涉農領域建設項目整合、新建與改造提升項目統籌落實、建設與運行管護同步安排的三套“組合拳”,進一步提升全區農田建設數量和水平。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韓雪茹)
編輯:賈小燕相關閱讀
-
【推動五大任務見行見效】藏糧于地 高...
寒冬時節,正值高標準農田建設施工“黃金期”。在興安盟科右中旗巴... -
焦點速訊:國家統計局解讀11月經濟數據...
價格漲幅回落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上漲16 1%,回落4 9個百分... -
位居前列!云生集團榮登2021年度上海人...
由上海人才服務行業協會組織開展的2021年度上海人力資源服務業百強... -
奪回失去的時間!各地經貿團爭相出海搶...
緊隨其后的是與江蘇毗鄰的浙江。12月3日,浙江啟動了“千團萬企拓市... -
焦點訪談:“最忙乘組”的183天-環球微頭條
點擊看視頻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2年12月4日晚,神舟十四號乘... -
八部門發文推進鄉村工匠培育 鼓勵返鄉...
鄉村工匠:扎根農村從事傳統鄉村手工業《意見》提出,鄉村工匠主要... -
HOKA ONE ONE 假日獻禮,首發上線「...
(11月29日,上海)德克斯戶外用品有限公司 (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 -
半月談丨重拾書信文化,對沖“唯快不破”
生活在加速,這是千真萬確的。互聯網的浪潮沖來了新型媒介,也讓書... -
航天新征程|帶著夢想上天宮
點擊看視頻12月4日晚,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 -
關注:開門迎客
商場開門迎客掃碼入店整理貨品選購服飾買個面包精心布置準備就緒逛... -
“憲”在行動|北京構建全時全域全網覆蓋...
點擊看視頻隨著北京市2022年“憲法宣傳周”宣傳活動的正式啟動,憲法... -
精彩回顧!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4周年
點擊看視頻2018年12月8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 -
視點!航天新征程丨星海起航
近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的托舉下,飛上... -
AR賽道風起云涌,訊晟國際投資俱樂部持...
在經歷了2015年-2016年的產業泡沫之后,AR VR借助火熱的元宇宙概念... -
焦點短訊!交通運輸部:網約車跨區域出...
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是優化核酸檢測查驗措施。對通過道路水路客運... -
【環球速看料】冰封黃河
12月7日拍攝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冰封黃河景象(無人機照片)。... -
內蒙古赤峰:“休閑”田野韻依依 時快訊
12月5日,在赤峰市松山區城子鄉柳村村拍攝的農田。李富攝初冬,進入... -
快舟十一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全球新...
新華社酒泉12月7日電(李國利、奉青玲)12月7日9時15分,快舟十一號遙... -
草原科普|連花清瘟為何是“連”,不是...
近日,隨著優化疫情防控20條的出臺和冬季流感、感冒等疾病的流行,... -
天天熱門:不規范戴口罩=沒戴口罩
科學佩戴口罩是阻斷新冠病毒傳播的有效方式為了自己與他人的健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