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在鄉(xiāng)間 每日熱議

2023-07-06 11:00:02    來源:內(nèi)蒙古日報

□犁夫

鄉(xiāng)間

經(jīng)絡(luò)間,是一條條小路相連。


(資料圖)

一聲聲咳嗽,都是天地之間的方言。

不用額外的說明,喜鵲與烏鴉,都在發(fā)表歡喜與憂傷的感嘆。

門口的雛紋,簡單地注解著緊鎖的院落,偶爾,一兩聲犬吠,在攥緊的詢問中,叩擊門環(huán)。

或許,在老樹的枝條里,還能找到昨天的風(fēng)雨,濃稠的眼霜,勾勒滄桑的流年。

一碗濃茶在一次次稀釋,晚霞的顏色,在交談中一句句變得平淡。

咸漬漬的話題,都是由一滴滴汗水引發(fā),任憑那一地的莊稼,搖曳著日子,在豐歉之間,肆意圈點。

辣椒的味道,往往是掛在墻上的宣言,靜默無語,是一種性格的展覽。

一枚雞蛋,可以解釋黎明,磚瓦砌進的褶皺,在一個個院落,守護著冷暖。

一次次的羊咩和牛哞,標(biāo)注著生機,彎曲的背影與深深的小巷,都隱藏進潮濕的視線。

鋤頭無法解釋墳?zāi)梗?jīng)幡飄揚的惦記,震悚了心靈的盲區(qū),磕頭祈禱的姿勢,在鋤頭上彎了一下,泥土中的情思,深深淺淺。

還是點燃綠色的火把,不用悲壯,不用鑼鼓喧天,從清明開始,悄然將一粒種子埋進土里,然后,等待發(fā)芽,等待一場春雨的澆灌。

走在鄉(xiāng)間,冬天裸露著所有的疼痛,包括那些長出讓我們流淚的田壟,以及我們看不見的驚喜,還有被我們拋棄的情感。

瑟瑟發(fā)抖的荒草,在殘雪中,遮遮掩掩。

還有,吱吱嘎嘎的腳步,不知是否還能走回從前。

鄉(xiāng)間,畢竟藏著一個家園。

就在心里構(gòu)筑它吧,讓它永遠飄蕩著一縷炊煙。

小米

就這樣,一穂谷子長在地上。

就這樣,一碗米飯擺上桌上。

從播種到破土,從耪青到灌漿,從收獲到入倉,滴滴汗水,總在蔥蘢的田野上流淌。

一粒谷子,在八千年的風(fēng)雨中吸收營養(yǎng)。

一首民謠,在八千年的炊煙中傳承吟唱。

詩經(jīng),有小米寫成的詩行。

五谷,有粟連綴成的意象。

一粒谷子,長成挺立的谷秧,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都能聽見谷子拔節(jié)的聲響。

一穗谷子,碾壓成黃澄澄的小米,穿越千年的飯桌,香噴噴的詮釋著洪荒。

就這樣,從播種的希望,到白露為霜,谷子挺拔的身姿,搖曳成沉甸甸的重量,低著頭,感恩著雨露陽光。讓汗水再一次洗禮汗水,讓匆忙再一次匆忙,把粒粒皆辛苦的句子,用稚嫩的童音誦讀,牢記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滄桑。

就這樣,從犁開的泥土,到鋤禾日當(dāng)午,谷子血脈般的根須,吸吮著太陽的光芒,挺著胸,堅守著秋的輝煌。讓信念再一次堅定信念,讓成長再一次成長,把汗滴禾下土的感嘆,用老黃牛的步履解釋,譜寫農(nóng)耕漁獵如火如荼的樂章。

有歌頌之,有舞蹈之。

手舞足蹈的祭祀,把小米供奉給神靈品嘗;暮鼓晨鐘敲響,小米的馨香彌漫。

小米,香香的味道;小米,細細的模樣。

一粒米,就是一粒金呀;一捧米,就是裊裊炊煙的詩行。

七月流火,壟壟谷田泛起波浪;十月獲稻,打谷場上歌聲悠揚。

一粒谷子,收獲了夢想;一粒谷子,也歷經(jīng)了水與火的艱難稼穡。

生命,需要營養(yǎng)。

歷史,記錄時光。

一粒小米,就是一個故事;一碗米飯,就是一個寶藏。

在我永遠抺不去的記憶上,小米刻上了銘心刻骨的形象。

在人生蒼茫歲月的入口,小米寫下了循循善誘的字詞句章。

哦,小米。

哦,芬芳!

編輯:段麗萍

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