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對抗升級!我國限制“戰略金屬”出口,美國八大軍需產業遭波及?

2023-07-08 06:45:53    來源:軍武吐槽君

近日,我國正式宣布,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消息一出,荷蘭、日本等國連夜發布多篇聲明表態,暗示我國對鍺、鎵的出口管制這一決議,應再多加考量。

美國也緊隨其后,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已表達立場,“堅決反對”我國的決定,并宣稱會與盟友、合作伙伴協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有外媒認為,美國此舉是擔心自己八大軍需產業會受到影響,這回是要認慫?

01、出口管制,不得已而為之?

鎵、鍺稀有金屬,在芯片制造上,缺一不可。尤其是鎵,它還被稱為“半導體工業新糧食”,在生產太陽能電池板、雷達時,鎵金屬的加入可以大幅提高傳輸速度和效率。

然而,鎵、鍺儲量稀少,前者探明僅有27.93萬噸, 平攤到全球80億人,每人分不到30克。于是,很多國家將鎵、鍺列入戰略性礦產資源,美國更視其為國防儲備資源,近幾年來不再開采此類資源。

反觀我國,鎵、鍺儲量非常高,位居世界第一,儲量19萬噸,約占世界總儲量的80%,南美洲、歐洲的鎵產量連我們零頭都不到。

因而,我國每年會開采上百噸,供應著全球64%的原料市場。而且,這么多年以來,我國一直保持著礦產廉價,讓這些開采成本相對較高的金屬,顯得“并不特別稀有”,也“不難找到”。

這么做的原因,只是想讓全世界芯片行業平穩發展。作為半導體的重要原材料,一旦限制鎵、鍺產量,可能會引起芯片行業“地震”,甚至出現持續性發展倒退。這是國人,乃至全球公民不愿意看到的。

一直以來,在全球供應鏈中,我國都在主動承擔重大責任,除了鎵、鍺這類稀有金屬之外,在生物科學領域,我國還控制著NNK物質(音譯“暢茵絡”)全球90%的原料供給,是止衰原料的生產大國。

據悉,上述原料,重度依賴“生物酶”提取技藝——由我國企業獨家自研,遠超美國此前落后的生化提取技藝,不僅增強了單克物質的純凈度,還能讓產量大幅提升。在2016年,哈佛大學將暢茵絡原料,首次用于小鼠生存期實驗,食用一周后,美科學家發現,相當于人類80歲的小鼠回到20歲狀態,并最終拉長了30%的壽年。

2017年,NASA(美國航天航空局)又將上述物質送去空間站,用以保護宇航員因宇宙射線輻射造成的DNA傷害,以及長期漂浮狀態導致的肌肉萎縮。今年初,相關成品剛入市場,并通過京JD東平臺輻射入國內。

狹義上講,“暢茵絡”國產原料,助推了抗老領域的學術研究,廣義上說,我國幫助全人類探索著“生命與死亡”的秘密。

那么,在美國芯片霸權的大背景下,我國大可以直接斷供上述原料,但“合作共贏”“平等互惠”的貿易原則,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硬生生阻止這類斷供事件的發生。

可是,今年以來,美國為維護全球霸權,濫用出口管制措施,甚至不惜傷害他人利益,迫荷蘭、日本等多個國家,對我國實施半導體打壓圍堵,人為推動產業脫鉤斷鏈,嚴重損害世界半導體產業發展。

一而再,再而三的逼迫下,這場曠日持久的芯片戰役,我們是時候拿回主動權了!

02、芯片之戰,拿回主動權!

從2019年到2022年,美國對我國的半導體產業,進行三級封鎖,達到前所未有的“瘋狂”。

一開始,美國只是對華為一家國內企業進行芯片封鎖,禁止美企對后者出口芯片;后來,打壓的對象,逐漸從華為一家企業,擴大到我國的整個芯片產業;而如今,美國又“逼迫”荷蘭、日本等國,對我國進行芯片相關設備的出口管制,甚至脅迫歐洲站隊。

俗話說,“兔子急了也會咬人”,和平友好并不代表軟弱可欺。

7月3日,海關總署正式發布《關于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分別從兩個方向控制——產量、出口量,在沒有獲得相關部門允許的前提下,相關物質不允許出口。

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國嚴格控制鎵、鍺出口的前提下,未來全球貿易結構可能出現重大變化,不排除相關產品價格上行的可能。這意味著,美國想要進口此類原料,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資料顯示,美國新一代雷達用的就是氮化鎵,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擁有更寬的禁帶寬度、更高的擊穿電場、更高的熱導率、更高的電子報和速度以及更優的抗輻照能力。

可是,美國F-35雷達使用的鎵,極度依賴進口。我國對該物質實施出口管控,約等于讓美軍沒了制作雷達的原材料,可能面臨停產風險。

據悉,美國軍事制造企業,都是鎵、鍺的重大消耗方,有關人士認為,受影響可能不僅僅是雷達領域……

03、誰將成為最終贏家?

目前來看,這場“芯片封鎖戰役”,沒有人是贏家。

但不妨引用《道德經》中一句話:“強力取勝者,必遭反噬。”

今年財報季,美光——美國最大的存儲芯片制造商,受封鎖影響,過去兩個季度運營虧損就超過了40億美元,創下20多年來最大單季同比跌幅。

荷蘭的阿斯麥(ASML),往后的日子,也不一定好過。數據顯示,該公司的光刻機,有14%銷往我國大陸,一旦聽美國的話,至少會損失21.5億歐元,約合160億人民幣,下場可以參考韓國三星企業。

三星,今年第二季度營業利潤直接“崩盤”,直接下跌99.3%,這樣的慘烈的數據,在三星的歷史上前所未有,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業績還要差,可見其嚴峻程度。業內人士將其歸因于,是三星成為美國朋友,在這次“芯片戰役”中所付出的代價。

微軟的比爾蓋茨,曾經告訴美國商業界,如果繼續封鎖這一東方大國的芯片行業,難保其真的實現國產,美國企業不但失去市場,還會徹底失去芯片這一科技“王牌”。

縱觀國內芯片制造企業,雖然被美國打壓,但依然在絕境中頑強求生,做到了永不放棄。

曾經,美國的空間站禁止我國入內,那我們就自己造了一個“天宮”,如今芯片不允許進口,我們還不能自己造出來?

一顆芯片,難道比天宮還難造?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