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探訪重慶萬州洪災傷亡最大的長灘鎮:祖孫三人被泥石流掩埋,小孫子剛考上高中

2023-07-08 06:36:43    來源:封面新聞

7月7日,小暑節氣,夏繁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久違了接近一周的太陽,出現在重慶萬州的天空中。城市呈現出一派正常的煙火氣息,與主干道潔凈清爽的情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背街小巷里的垃圾與淤泥。

據氣象部門測量,這座三峽庫區最大的城市剛剛經歷了強降雨的侵襲。幾天時間里,重慶萬州區的降雨量達到261毫米。同期,在四川,降雨量最高的一個縣也只有233毫米。

尤其在7月4日,萬州多個區域遭遇洪澇、泥石流災害,五橋街道、長嶺鎮、長灘鎮多地出現房屋垮塌,人員被困乃至失蹤、死亡的狀況……

據重慶市萬州區應急局的消息,截至7月6日晚,萬州洪澇地質災害已造成17人死亡、2人失蹤。

此次萬州區降雨量最大、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就是長灘鎮。特別是長灘鎮周邊的村社,暴雨導致了山洪、泥石流等多種次生災害。

長灘鎮,地處萬州區東南部,東接云陽縣,平均海拔不到300米,區域總面積127.8平方公里,長江支流磨刀溪貫穿流經,場鎮兩側多是山地,因此居民房屋大多依山而建。

長灘鎮海拔圖。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不少長灘鎮居民都表示,這是自1982年以來,他們經歷的最大的一次洪水。

祖孫三人被泥石流掩埋,小孩剛考上萬州中學高中

7月6日中午,封面新聞記者來到長灘鎮初級中學,這里是部分受災群眾的集中安置點。一位住在集中安置點的孫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幾位親戚在此次洪災中喪生。

孫先生家住長灘鎮二道河,他口中的親戚是林場村六組的孫澤園(音)、任化英(音)及他們的孫子孫國凱(音)。

孫先生回憶起當天的場景,仍然心有余悸,“4日早上四五點鐘,降雨量越來越大,我被雨水聲鬧醒,就到屋外看看是啥情況。”眼前的情形讓他覺得雨確實太大,“因為下大雨,山上很多東西都沖了下來,排水溝比較容易堵,我就拿著鋤頭去清理屋旁的排水溝。”

但由于堵塞物太多,雨又大,水位快速上漲。孫先生連忙回家,和妻子一起撤離,“好多年都沒見過這么大的(雨)水,當時整個人都被嚇懵了,只曉得趕緊跑。”

而住在離孫先生家約一公里遠的孫澤園老兩口和孫子三人,則沒有逃脫此次災難,被山上沖刷下來的泥石流給活活掩埋了。

洪水后的河岸一側。

4日當天,兩位老人的遺體被找到。孫先生稱,當時兩具尸體是在房屋門口處被發現的,一個在門里,一個在門外。但孫子孫國凱的遺體一直到第二天也沒有找到,“應該是被洪水沖走了,找了兩天都沒找到。”

孫先生表示,孫澤園和任化英都已經七十歲上下,孫子孫國凱今年剛滿十五歲,參加完中考,已經考上了萬州中學的高中。“本來孫國凱住在萬州五橋街道,因為放暑假,再加上他爺爺最近過生日,孫國凱媽媽便把他送了回來。”

洪水過后的萬州五橋街道。

“就在出事的頭一天,孫國凱媽媽本來想帶小孩回五橋,但孫國凱想再待幾天,就沒回去,誰想到第二天就出事了。”孫先生噙著淚說,讀小學時,孫國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母在外打工;念初中后,孫國凱的媽媽回到萬州陪兒子讀書,他爸爸仍在外打工。

交談過程中,孫先生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孫國凱的遺體在6日上午終于找到了,“他從小就與他幺爺爺關系很好,十分親密,這次也是他幺爺爺把他(的遺體)找到的。”

原來,孫家人在得知一直找不到孫國凱蹤跡的消息后,孩子的幺爺爺連夜從深圳趕回長灘鎮,到處搜尋。6日上午,他終于在一處涵洞里找到了孫國凱的遺體,“就在(孫澤園)他家附近的涵洞里面找到的,涵洞被亂石、竹子擋完了,很難發現。”

三人手挽手下班回家,夫妻倆被山洪沖走

類似不幸的事,在長灘鎮接二連三地發生了。

就在距離場鎮幾公里的地方,一對剛下夜班往家中趕路的夫妻也不幸遇上山洪,未能平安抵家。

4日凌晨5點左右,長灘鎮附近因為暴雨正在快速形成洪水,上完夜班的陳小華(化名)及妻子曾芹(化名)從響灘磚廠下班開車回家,與他們同行的還有女性工友張平(化名)。

三人駕車行至離長灘鎮幾公里的大石溝加油站時,前方道路上已經嚴重積水。三人隨即商量把車停在加油站,打算步行回長灘鎮的家中。

“當時,我本來看這么大雨,路上走著也不安全,我就想要不然就先不回去,在加油站待一會。但是他們說身上衣服都打濕了,擔心感冒,還是要回去。”張平回憶說,為了不被洪水沖走,三人還特意手挽著手地往場鎮方向走去。

三人走出加油站大約200米,右側山上一股洪水便如同脫韁之馬,猛地沖了下來。“走著走著,我隱隱約約聽到頭頂上方有點聲響,突然就‘嘭’的一聲,山洪和大落石就沖下來了,我們三個人就被沖散了。”張平心有余悸地說道。

待山洪過去,緩過神的張平才發現曾芹已不知去向,陳小華則被沖到318國道護欄外,腳下便是湍急的磨刀溪,陳小華就用雙手死死地扒住護欄,“我去拉他,但是始終拉不上來,頭頂上方的山洪又在不停地往下沖,我叫他一定不要松手,馬上跑去喊人來支援,也報了警。但等我返回時,陳小華也不見了。”

受災后的廢棄物。

陳小華夫妻居住在長灘場鎮羊渠街上的一處民房。夫妻二人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十八九歲,已在外地工作;二女兒就讀于長灘初級中學校。此前一家人不住在長灘鎮,多半為了方便小女兒上學,夫妻二人特意把家搬了過來。

封面新聞記者走進陳小華家所在的樓棟內,發現這里的燈光十分昏暗,轉角后向上走三層樓,便到了陳小華家門口。

陳曾夫婦隔壁鄰居向坤(化名)向記者透露,3日晚6點,他下樓散步回家碰巧遇見夫妻二人去上夜班,“當時我還和他們兩口子打招呼,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活生生的兩個人就發生了意外。”

向坤的母親在事發后碰見了過來處理后事的陳小華母親,老人說,“我現在慪氣也沒用啊,孩子再也回不到我的身邊了。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兩個妹妹照顧好,其他的只有想開點。”兒子兒媳出事后,陳小華的父母親連忙趕了過來,很快便帶著小孫女離開了長灘鎮。

梁繼昆(化名)住在陳曾夫婦樓下,他也是陳曾夫婦以前的同村鄰居,“小華年齡與我兒子相仿,我看著他長大的。”

聽聞夫妻二人遇難的噩耗,梁繼昆忍不住落淚,久久才緩過神來。“4日中午,我們聽說他們夫妻二人遇難后,他(梁繼昆)始終不相信,還想冒著大雨跑去事發現場看看。”梁繼昆的妻子表示。

6日晚,封面新聞記者來到陳曾夫妻倆遇難現場。據觀測,山洪沖下來的巨石很可能砸中了夫妻倆,導致他們遇難。現場遺留的兩塊巨石,一塊長約4米,高約2米3,寬2米左右;另一塊長約3米,高約2米,寬1米8左右。

巨石砸落在318國道上,陳小華(化名)夫妻二人遇難事發地。

巨石上方為山洪沖垮的泥土坡面,摻雜著許多小塊落石。現場仍有部分積水從山上順流而下,流至國道路面。同時,318國道的路面上,還可以看到多處石塊掉落砸出的痕跡。

山區的落石。

凌晨山體垮塌,獨居老人未能幸免

“花石那個人還沒找到。”“半個山都沒得了,好嚇人。”……在長灘鎮,居民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討論這次洪災的影響。花石村現更名為沙灘村八隊,距離長灘場鎮近6公里路程。在大花間山半山腰,村民李全安(化名)就住在那里。

在洪災中受傷的長灘鎮居民。

4日凌晨3、4點鐘,受連日大暴雨沖刷影響,大花間山頂突發滑坡,形成泥石流,山石、泥水等從山頂直直地沖向山下,位于半山腰幾戶人家的房屋均被沖垮,當時正在家中的李全安也沒有蹤影。

萬州區長灘鎮,滑坡泥石流“削”落的大花間山頂。

“上面垮下來,把山頂都推平了,房子這些更是找都找不到。”原花石村村干部張大貴(化名)向記者透露,半山腰上雖然有幾戶人家,但他們都陸陸續續搬至山下居住,只有李全安一個人還住在那里。

受訪者張大貴(化名)受傷的部位。

李全安今年76歲,兩個女兒都已外嫁,妻子也在二十幾年前去世,他是一個標準孤居老人。“他家是一棟兩層樓的磚房,就他一個人住。平時他也沒什么事,就在家里面待著。”張大貴說道。

事發時正值凌晨,李全安也幾乎肯定在家睡覺,無人知曉他當時是否外逃避險。事發后的白天,大花間山上其他居民趕往事發地并沒找到李全安,猜測他或許被埋在了山石下面。

同樣住在大花間山上的還有黃勇清(化名)一家人,但他家距離滑坡事發地還有約1公里的距離,幸運的是他家僅房屋受損,人并無大礙。張大貴介紹說:“后來黃勇清安全撤離下來的時候還說,當時他正好起來上廁所,聽到房子背后有巨大的異響聲,就趕緊拉著老婆就往外跑。后來回去才發現,他家房屋后墻被山石砸了一個洞。”

事發后,李全安兩個女兒也及時趕回,長灘鎮以及村里安排了20余名搜救人員,以及1輛挖掘機在現場搜救,但至今仍未發現李全安的蹤跡。

同時,張大貴還告訴記者,此次持續性強降雨之前,村里的確拉過防洪警報,村干部也通知村民近期要注意安全,但還是未能避免悲劇發生。

“4日凌晨大暴雨的時候,沒有拉過警報。因為十幾年前長灘鎮因為雷陣雨天氣,高壓線斷裂,差點導致事故發生。至此每逢雷雨天氣,長灘鎮就會停電。”張大貴表示,因為斷電,警報器也會無法使用。

“上去的路大概有三四條,現在都斷了,環山公路也因為泥石流被砸斷了。”由于斷路,記者無法抵達現場。事后,在張大貴的指引下,記者來到066縣道上,可以遠遠地看到大花間山的垮塌現場。泥土、山石與樹木,泥灰色與深綠色,垮塌現場與周圍繁茂的樹林形成極強的對比。

長灘鎮居民介紹山石滾落的情形。

長灘鎮,山石砸斷道路。

除了十幾位居民、村民遇難,此次洪澇地質災害也導致大量人員受傷,房屋受損、農作物損毀。

家住長灘鎮羊渠路的嚴宗玉(化名)透露,4日凌晨刮風下雨,雷聲不斷,她驚醒后出門查看情況,“水太深了,我一腳踏出去踩空了,身體穩不住,一下子整個人都倒到了水中,還好只是左手腕撕裂。”

另一位居民高珍(化名)也說,自己在清河村的老房子因此次洪災全部坍塌,周圍鄰居的房子也垮了四五處。

萬州洪災發生后,中央部委、重慶市、萬州區立即展開洪澇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5日上午,國家防總派出由應急管理部副部長、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帶隊的工作組赴重慶萬州指導防汛搶險救災工作。同時,重慶市向萬州區調撥29571件套救災物資。

連日來,萬州區共出動各界搶險力量2500余人次開展搶險救災工作,目前,萬州區大部分受災區域交通、水電已經恢復,生產生活正逐步恢復。

此外,據重慶氣象部門提示,7月7日至8日還有新一輪降雨。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