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聚焦第四屆中蒙博覽會】以展會友 以會匯智 開放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2023-09-09 08:00:03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9月8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國際會展中心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第四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進入第三天,前來逛展的人絡繹不絕。

在總面積9.2萬平方米的展館里,35個國家和地區、3000多家企業的展品亮點紛呈,新意滿滿。博覽會綜合展包括蒙古國及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展覽展示,內蒙古主題展、行業展以及有關省(區、市)綜合展覽展示。商品展包括國際商品展、蒙古國商品展、中國各省(區、市)商品展、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展、各盟市商品展等展區。


(資料圖)

紅酒、牛肉,刺繡、銀器,新能源汽車、智能掃地機器人……各個展區不僅有琳瑯滿目的商品分外吸睛,還有高新精尖的技術精彩亮相,吸引了很多參觀者慕名而來。

中蒙博覽會,已經成為一場內蒙古連接世界的盛會,一個全面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的窗口,一個與全球共享發展新機遇的舞臺。

對于很多呼和浩特人來說,一籠燒麥、一壺磚茶能“打開”一個愜意的清晨。在廣東很多地方,熱氣騰騰的廣式早茶里,少不了“四大天王”之一——廣式燒麥的存在。

人間至味,風物無邊。在綠色食材綜合展覽展示暨2023首屆內蒙古名小吃美食文化周上,呼和浩特傳統燒麥與廣式燒麥“邂逅”,讓很多“吃貨”直呼過癮。

西安的老孫家羊肉泡饃、濟南的老牌坊把子肉、河南的胡辣湯、保定的驢肉火燒……美食文化周上,不僅有“一城一味”名小吃美食展匯集了全國各地的燒麥“同堂競技”,也有來自全國的老字號、非遺美食讓人垂涎欲滴。12盟市美食同樣帶著“內蒙古味道”匯聚一堂,讓“吃貨”們足不出“呼”就能嘗遍大江南北。

這是一場各地美食的“盛大約會”,也是一場地區之間“詩和遠方”的熱情相擁。博覽會向世界發出邀請,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科技、文化、美食在這里交融。

幾片荷葉在湖面自然舒展,一朵剔透粉嫩的荷花在枝頭開放。仔細一看,荷葉是畫上去的,而荷花卻是真材實料的玉石。在云南館展示區,一群人正對著一幅幅精美的玉石畫嘖嘖稱贊。

“你看,這就是這次我們帶來的多幅玉石畫作品,既做到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又有一定的創新。”玉石畫設計師張溶珂面對不斷前來問詢的參觀者,耐心地介紹展品。

許多有創意、有特色的文創產品一次又一次“出圈”。玉石畫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內蒙古也有很多具有地區特色的文創產品,這些都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載體和打開旅游市場的“鑰匙”。

“此次來到內蒙古,我們也走進內蒙古的文創市場深入調研。內蒙古的特色文化很有厚度,我感受頗深。下一步,我要帶著這些靈感回到云南,為我的產品開發服務。”張溶珂說。

據了解,云南館展示區以“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為主題,篩選高原特色農產品、民族手工藝品等15家特色企業參展,將云南風情帶到了內蒙古。

本屆博覽會上,像這樣地域間的完美“碰撞”不勝枚舉,有效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

9月5日晚,國際文化交流展演“友誼的彩虹”在內蒙古藝術劇院舉行。來自中國、蒙古國、俄羅斯的600多名專業演員,以歌傳情、以舞會友,共同演繹守望相助的美好情愫。

9月6日,反映陜西與內蒙古交界處的毛烏素沙地在廣大治沙英雄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從“千年沙地”演變為“塞上綠洲”的秦腔現代劇《生命的綠洲》,在內蒙古群眾藝術館上演。

9月6日—10日,“絲路繡夢·北疆巾慧”婦女創業主題成就展在敕勒川國際會展中心2號館精彩呈現。成就展采用靜態展示與動態展示相結合的展陳方式,展現了廣大婦女參與文化傳承和非遺文創成果的“她”力量。

以展會友,以會匯智。中蒙博覽會搭建共享共贏的平臺,開放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合作交匯點越做越實。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韓雪茹)

編輯:賈小燕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