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項目 >

非遺進校園 關鍵在深耕

2023-06-25 11:39:17    來源:東方資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筆者認為,只有堅持以校園為陣地這個核心,積極探索非遺融入校園的新方法、新途徑,通過構建完善體系、編寫“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非遺教材、打造專業師資隊伍、全方位立體化進行宣傳等措施,深耕非遺扎根校園的多種可能,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構建完善體系,讓校園成為非遺傳承的靚麗舞臺。非遺進校園的核心是通過對學生群體進行非遺教育,讓傳統文化在校園扎根,讓學生成為非遺文化的學習者和傳播者。因此,非遺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讓學生知道非遺技藝,而是應該形成系統化的教育體系,這就需要教育、文旅和宣傳部門之間形成合力,加強協作,制定非遺進校園規劃、出臺政策,避免“兩張皮”現象。同時,還應提高各單位重視程度,從政策、資金、人員等方面抓落實,進一步完善非遺進校園的保障機制。

編寫“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非遺教材,讓非遺走進更多學生視野。眾所周知,許多非遺技藝來源于群眾的生產生活。如何通過寓教于樂、符合教育規律的形式讓學生掌握非遺技藝,筆者認為,在推進非遺進校園工作時,既要立足本地實際,又要尊重非遺技藝本身,更不能偏離教育核心,認真編寫“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非遺教材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使非遺項目和校園文化建設有機融合,避免非遺進校園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同時,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遺教育、培訓,鼓勵學校走進實踐基地,廣泛開展社會實踐和研學活動。

打造專業師資隊伍,讓非遺“觸手可及”。當下,不少學校在開展非遺進校園工作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行家里手會技藝不會教學,而專業教師會教學沒有技藝,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非遺的傳承和教學。因此,在開展非遺教育過程中,需要建立一支由非遺傳承人、資深志愿者和專職教師共同組成的專業隊伍,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對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管理及教研人員的培訓中,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內容的比重,提高各級各類學校教師開展非遺傳承教育的能力。同時,非遺傳承人應與時俱進,加強自身學習,通過提升非遺傳承的內涵拓展教學成效。

推進非遺進校園,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重要方式。各部門應通力合作,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短視頻、微電影、公益廣告等年輕人更易接受的形式,不斷加強非遺進校園的宣傳力度,向學校和社會普及非遺知識,引導群眾領略非遺的獨特魅力,激發師生群體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與動力。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