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年輕人對新職業的追捧 也是一種生產力

2022-03-10 19:57:53    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中國青年報》報道,不少年輕人在選擇大學畢業后的職業路徑或調整職業生涯的方向時,不再局限于常規的“體制內”“互聯網大廠”等,而是開疆辟土,成為一批新職業從業者:網文作者、UP主、播客主播、“劇本殺”編劇,等等。

如果說前些年,人們對這些新職業還普遍抱有懷疑態度的話,那么現在,很多人已經可以正視了。今年兩會,不少代表委員就對年輕人選擇“新賽道”就業給予肯定與鼓勵,認為是“對一種更加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年輕意味著好奇心、探索欲,意味著不走尋常路”……

是的,人們已經不再僅僅滿足于通過體力勞動或者技術性勞動來獲得財富,而是在各式各樣的工作中,還追求精神上和心靈上的獲得感,在貢獻社會的同時也注重實現個人價值。這其實和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

如今,我國絕大多數居民都已經過了那個追求溫飽的年代,想獲取更多精神上的滿足。這正是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向往及其激勵下的選擇,就是一種新的生產力。

很多創業創新,就是在這種自由化的職業選擇中被激發的。

比如直播帶貨,如今已經隨處可見?;仡^去看,從一開始,不就是一些自由職業者選擇做主播,從無到有帶動發展起來的嗎?再比如網絡寫作,個人工作室做大了,也可以成立文化、傳媒公司,從而帶動新興產業發展。

事實上,包括文化產業在內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也是一個社會走向發達的標志。當越來越多的人從事各種新興行業,這恰恰是社會進步發展、個人選擇多元、生活豐富多彩的體現。

那些已經畢業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也都是成年人,我們要相信這些成年人做出的選擇,也是基于經濟理性的,是經過對比分析、結合了自身特點的。我們要尊重這種個體自主的選擇,珍惜這份散發于民間的創造力,為他們打造更加完善的、友好的工作創造環境。

年初,國家統計局曾公布,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了2億人左右。其中,外賣騎手達到400多萬人、從事主播及相關從業人員160多萬人。此外,居民服務業從業人員也增加33萬人,商業服務業從業人員增加28萬人。這些數據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變化,也是向好的變化。

當然,也有一些年輕人選擇新職業是盲目的。但是我們還是要看到,以往,在沒有這些新職業的時候,不是連這些選項都沒有嗎?現在,年輕人多了不少職業選擇,關鍵是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持,以及構建從業保障。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