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丨在數字化浪潮中感受中國經濟活力
一秒鐘可以干什么?
在汽車生產線上,利用 AI技術,1秒鐘就能完成全車車燈質檢。
在“智能工廠”里,可以完成十臺機器的測試運算。
【資料圖】
電商平臺上,當消費者點下支付的一秒鐘,后臺完成了17億次計算,有超過3000個快件進入到了寄遞渠道。
今天,數字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中國。新春前夕,總臺多路記者奔赴工廠農村,平臺企業,去感受這數字新動能給中國經濟帶來的蓬勃活力!
辦公樓里的“數字”活力
夜晚的杭州阿里云谷園區,辦公樓依舊燈火通明,不少人還在忙碌著。討論方案、敲代碼、打電話、開會、連線,一層樓里,幾乎每個工位,每個人都在忙著工作。他們被稱為行業解決方案研發工程師。雖然工程師們坐在同一個辦公室里,可每個人身后,都牽引一個行業、3到5家工廠的數字化轉型任務。這也意味著,工程師每天要處理2800多億條數據,調用3萬多次智能算法接口。
雖然已經是晚上十點鐘,辦公室里還是依舊繁忙,但負責人告訴記者,再過兩天,這里就沒有這么多人了,因為他們中很多人要去工廠一線,去參與數字化改造,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當下,正是由于他們的努力,在加速著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數字化讓水泥廠越來越智能
在安徽蕪湖的水泥公司里,工程師們正在將原料倉庫改成無人車間。在水泥生產線控制中心,工程師們正在對操控生產線的“大腦”——控制系統,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師告訴記者,有了這套新的數字化系統,可隨時監控產線狀態,并及時自動作出專家級的精確調整。不僅可以降低24%的人員勞動強度,還提升產品質量,產品標準偏差降低了43%。
如今,無人駕駛的礦車和挖機在礦山上有序的開采,檢測線全自動24小時自動檢測原材料的成分,水泥生產線每幾分鐘就自動微調一次參數以保持最佳的狀態,一顆“工業大腦”在這里正越來越健全。這個水泥生產全流程的智能工廠,實現了水泥制造全流程過程智能控制,使勞動生產力提升20%,綜合能效提升3.5%,生產效率提高6.6%。
景德鎮陶瓷產業
有了工業互聯網平臺
江西景德鎮的這家陶瓷企業,雖臨近春節,卻依舊十分忙碌,工人們正在加緊趕制上個星期剛接到的一批300萬的訂單。一個訂單就相當于他們以往半年的產值,之所以能接到這個大單子,主要是因為他們在一個平臺上找到了好的設計資源。這個平臺,正是當地政府聯合海爾卡奧斯打造的全國首個陶瓷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平臺上匯聚了300多位知名陶瓷大師和陶瓷設計團隊,這家陶瓷就在平臺上對接到了北京的一家陶瓷設計機構,通過出色的設計方案,成功拿下300萬的大訂單。除了共享設計資源,這個工業互聯網平臺還圍繞陶瓷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穿針引線。也就是我們通過平臺賦能陶瓷產業訂單、設計、制造、采購、物流、交易等各個環節。
目前,中國陶瓷工業互聯網平臺匯聚了超1.5萬條陶瓷資源數據,已吸引1萬家產業服務商、300余位陶瓷大師及3000余家全國陶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平臺。未來,平臺將不斷整合、共享行業生態及資源,賦能陶瓷產業發展體系新模式、新業態。同時,通過不斷強化平臺賦能價值和能力,服務更多陶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平臺從服務景德鎮走向服務全國。
“智能工廠”開啟未來工業新場景
在江蘇南京,這家生產5G智能裝備的企業,出貨平臺異常繁忙,但制造車間卻“黑燈瞎火”。這個用5G技術生產5G裝備的工廠,基本實現了無人化。工廠產出提升113%,交貨周期縮短42%,產品上市周期縮短17%。像這樣的數字化智能工廠在江蘇不在少數。
這家位于常熟的電路板制造企業,讓機器深度學習生產檢驗人員的技能,練就了“火眼金睛”。在生產車間,每一片電路板都需要經過質量檢驗,但是傳統的質檢設備存在誤報率高的問題,有時甚至達到了70%以上,為此產線必須依靠人工進行二次復判,耗費了大量人力。而用上人工智能,這一問題迎刃而解了。
“鵝臉識別”“智能種菜”
農業正在更“聰明”
在廣東汕頭后洋堤村最大的養鵝場里,養殖戶金書濤十分忙碌。與往年相比,今年他從容、安心了不少。原本最擔心的病鵝問題,被人工智能技術改變了。覆蓋整個養鵝場的攝像頭、紅外測溫儀,實時監控鵝的狀態,發現呆頭鵝、發燒鵝,手機里的小程序就能第一時間提醒。鵝場的溫度、濕度甚至是PM2.5指數,都能隨時掌握。它可以做到一天24個小時監控養殖的實時情況,鵝的存活率提高了30%。
解決養鵝大難題的,是一群00后大學生。計算機、人工智能怎樣和農業生產結合?只有到了現場才知道有多難。4000只鵝的養鵝場,隨處可見3厘米厚的鵝糞,監測鵝臉才只是第一步。要在一張滿是鵝臉的圖片里通過人工智能識別到呆頭鵝,就要經過大量的人工標注。6000張圖片、30萬只鵝的標注,全部標注完足足用了10天的時間。
當00后大學生用代碼解決養鵝難題時,在山東壽光,數字技術已經讓一座座蔬菜大棚變成了“綠色工廠”。
穿行在壽光市智慧農業科技園的玻璃溫室內,一個個模樣、功能不一的機器人正在有序作業,而發布各種“指令”的是機器人“小金”,它的后臺系統已將相關種植標準數據錄入其中,將傳統農業生產經驗數據化,通過溫室的2000多個監測探頭,收集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溫度、濕度等各類數據信息。獲得了數據,這個程序就知道外面什么情況了,棚里啥情況,植物已經種植了多長時間等等,系統根據這些條件來做出分析判斷,是否科學,是否正常。
探頭收集的數據經過后臺系統處理后,還會生成指令反饋給分布在園區內的20多臺多功能機器人,機器人收到指令后進行水肥控制、授粉、采摘、分揀、巡檢等工作。科技的賦能,讓農業從生產、采摘到銷售實現全流程智慧化管理,蔬菜之鄉開啟智慧農業的新路徑。
創新引領!數字經濟正煥發勃勃生機
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里,建設熱火朝天,近二十個企業總部項目都在加緊建設,在距離不到4公里的地方,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的重大創新研發平臺——琶洲實驗室里,同樣一派繁忙,研發人員正在圍繞類腦智能、大數據應用等前沿技術和產品進行研究。超過50個科技重大項目,都在加速推進,瞄準的是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方面的“卡脖子”難題。
與此同時,基礎科學研究的產業化轉化與應用也在同步進行,15個創新成果正在加速轉化。在人工智能與數字技術創新研發的引領下,目前僅這一個試驗區,已經形成數字家庭、集成電路、健康產業等3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帶動區內注冊企業超10萬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超過1萬家,正在成為我國數字領域的技術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集聚示范區,引領中國經濟更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人工智能
相關閱讀
-
活力中國丨在數字化浪潮中感受中國經濟活力
數字經濟正煥發勃勃生機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里,建設熱火... -
龍虎榜:1.04億搶籌黑芝麻 機構凈買7股
【龍虎榜:1 04億搶籌黑芝麻機構凈買7股】1月11日,上榜龍虎榜個股... -
全球速遞!江西:今年GDP目標增長7%左...
與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預期目標相比,今年GDP、規模以上工業增加... -
看點:四川:到2025年水電、風電、太陽...
到2025年,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基本建成。水電、風電、太... -
天啟星座13星(阿拉善一號)在東風航天...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劉宏章實習生陳超)1月9日13時04分,... -
“感動北疆·最美警察、最美輔警”評選...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陳春艷)1月10日,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 -
2022年度全區十大法治事件暨十佳法治人...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郝佳麗)1月10日晚,“2022年度內蒙古... -
觀速訊丨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名單公布...
商務部等14部門辦公廳(室)發布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名單,包括:北... -
2023年北京廣播電視臺春晚發布主宣傳片...
見字如晤,細雪撲面,到家就溫暖了。1月11日,2023年北京廣播電視臺春... -
賦能鄉村醫生 推進鄉村振興優莎納公益...
賦能鄉村醫生 推進鄉村振興優莎納公益基金鄉村天使項目啟動儀式1月... -
【世界聚看點】融資資金越漲越買 融資...
證券時報& 183;數據寶統計,截至1月9日,滬深兩市兩融余額合計1 5... -
113家公司獲機構調研(附名單)_世界消息
近5日機構合計調研113家公司,祥鑫科技、普源精電、京新藥業等被多... -
融資客控盤比例超一成個股(附名單) ...
滬深最新融資余額占兩市流通市值的比例為2 12%,46股最受關注,融... -
21股獲高管增持 吉宏股份獲增持金額最...
統計顯示,近10個交易日(12月27日~1月10日)共有21家上市公司股份獲... -
環球今日報丨國家發改委:推動企業外債...
國家發改委印發《企業中長期外債審核登記管理辦法》,將于2023年2月... -
熱門:機構策略:滬指3130點上方謹慎看...
東吳證券指出,創業板指數近幾日強勢特征明顯,主要是因為重要成分... -
增資55億元!北汽新能源開啟新能源汽車...
過去一年,汽車市場經歷了近些年罕見的艱難時刻:經濟增速放緩、多... -
冰情雪韻 燈光璀璨點燃夜色 炫彩冰雕...
呼倫貝爾古城步行街上,各式冰雕林立兩側,吸引游人往來不絕,繽紛... -
福建上杭:就業服務“小妙招”發揮“大...
“政府全程幫忙對接,我們順利返鄉就近就業,感受到家鄉的溫暖。”... -
八大類證書獲學分銀行認證
擁有教師資格證、護士執業證書、新媒體編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