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精彩看點:時評丨“百里文廊”能否成為民間藝人的寬闊舞臺

2023-06-25 12:30:50    來源:舟山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非遺節目脫離市場已久,涉足旅游市場之初難免需要“有形之手”大力扶持。

6月7日上午,尋找最佳郎頭儐——舟山“賀郎調”大賽在市文化館舉行,10名民間藝人同臺競技,為觀眾獻上了高水平的演出(《舟山晚報》6月8日報道)。源于清朝年間的“賀郎調”猛然間“重現江湖”令人欣喜,但這場大賽之后,這些年歲已高的民間藝人是重歸寂靜還是“重操舊業”,這無疑是人們關心的話題。

相比于可以靜態保護的文物古跡,如何動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活在當下”的難題,更有“代代相傳”的困擾。比如這些唱“賀郎調”的民間藝人日漸年老,假如衣缽無人承繼,再好的東西也只能眼看著自生自滅。我市雖對發掘到的近40名民間藝人進行了采訪,并錄制了他們演唱的“賀郎調”,但這恐怕還遠遠不夠。只有讓他們繼續擁有舞臺并開展“名師帶徒”,才能保持長盛不衰。

任何非遺都具有用進廢退的特征,“賀郎調”也是如此。這次大賽的“金牌郎頭儐”是來自定海區雙橋街道橋頭施村的夏勤偉,曾經主持過上百場婚禮,但如今同樣面臨著“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因為,越來越洋氣的婚禮似乎已沒有“郎頭儐”的一席之地。不過,只要有合適的舞臺,經典的“賀郎調”依然可以成為觀眾喜愛的非遺節目。這就不由讓人想到定海區剛剛推出的“百里文廊”,夏勤偉所在的雙橋街道不就在“文廊”上嗎?

毫無疑問,“百里文廊”期待著滾滾客流去“暖岙”。而能否如愿形成游人的“打卡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沿途8個鎮、街道能否端出貨真價實的“文化大餐”,這其中包括豐富的文物古跡和精彩的非遺節目。從這個意義上說,包括“賀郎調”在內的諸多非遺不僅大有展示空間,還有望在流量加持下重獲生財之道。這樣一來,說不定就有年輕人愿意加入老行當。

當然,非遺節目脫離市場已久,涉足旅游市場之初難免需要“有形之手”大力扶持。比如定海區在推動“百里文廊”建設中有必要加大對各鎮、街道非遺保護工作的考核力度,還可以將非遺結合到景區等級評定中去,規定一定等級的景區必須有非遺表演項目。這樣一來,民間藝人也就有望和“百里文廊”一起“吃香”起來。而非遺一旦穩定化、職業化,后繼無人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