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yè)界 >

“共筑京彩—經典建筑設計”系列講座 葉依謙 | 北京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背景下的既有建筑改造_天天新要聞

2023-06-27 16:02:11    來源:北京規(guī)劃自然資源

導 讀

6月15日,北京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舉辦“共筑京彩——經典建筑設計”講座第20講,邀請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執(zhí)行總建筑師葉依謙做“北京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背景下的既有建筑改造”專題講座,講座由施衛(wèi)良同志主持。


(資料圖片)

專家信息

葉依謙,教授級高級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執(zhí)行總建筑師,葉依謙工作室主持建筑師;中國建筑學會理事、資深會員,建筑師分會秘書長;中國工程咨詢協(xié)會常務理事,建筑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曾獲得2005年中國建筑學會青年建筑師獎、第二屆全球華人優(yōu)秀青年建筑師獎、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chuàng)作獎金獎等。代表作有:孟中友好會議中心、國際投資大廈、北航新主樓、國電新能源研究院等。

講座內容

講座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闡述2021年度國際建筑界最高榮譽——普利茨克獎得主、專門致力于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設計的法國拉卡頓-瓦薩爾建筑事務所的設計理念開始,分析介紹了近幾年國際上比較著名的既有建筑改造案例,作品類型涵蓋了居住建筑、工業(yè)遺存、歷史建筑改造等方面。

法國波爾多530套公寓改造(拉卡頓-瓦薩爾建筑事務所)

敦刻爾克FRAC藝術空間(拉卡頓-瓦薩爾建筑事務所)

公寓deFlat(NL Architects + XVW architectuur)

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Heatherwick Studio)

德國新國家美術館修繕(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在講座的第二部分,葉依謙重點分析了當前對既有建筑改造認識的變化。全球建筑總存量將從2020年的1600億平方米增長到2030年的1950億平方米。這一增長可能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建造熱潮。與此同時,全球人口增長率為相對較低的8.9%,這意味著建成空間與人口比例正在正相關增長,也意味著全球范圍建筑供應充足甚至過剩。

全球碳意識及后疫情時代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居住與辦公共存的解決方案、引入不同的生活或工作周期以分散每日高密度人流、平衡線上和線下活動、利用智慧數(shù)字技術提高空間效能的同時減少碳排放以及更先進的多功能建筑與空間場所設計。所有這些方案的核心都指向對既有建筑的改造利用,從而減少了對新建筑的需求。

整個社會越來越認識到既有建筑蘊藏的巨大發(fā)展?jié)摿Α_@些潛力體現(xiàn)在如碳排放、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城市結構、集體記憶和不可復制的工藝技術等方方面面。

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資金投入分析

構成建筑物的多層元素

通過兩張圖表,可看出通過延長既有建筑壽命和使用功能以發(fā)揮其潛能的原則正在成為共識的總體趨勢。但是,也應該認識到既有建筑改造是有邊界條件的。當既有建筑的結構和技術設施條件完全無法滿足功能要求,或為了實現(xiàn)功能目標的改造資金投入過大,以及其它環(huán)境、氣候、文化等因素導致對既有建筑改造產生無法解決的困難時,我們就應該重新評估既有建筑改造的可行性。???????????????????????????????

講座的第三部分對北京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進行政策解讀。首先是對國家層面的政策背景梳理,然后按照時間線對北京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相關政策進行梳理,并對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的總體目標、項目類型、項目實施路徑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重點介紹。

在北京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背景下,我們都在思考既有建筑改造工作如何開展。作為工作在一線的從業(yè)建筑師,葉依謙的匯報聚焦在既有建筑改造的技術層面,通過對相關政策文件的學習以及自身的工作經驗積累,他理解在北京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背景下,既有建筑改造技術工作的工作目標簡單歸納就是提升人居環(huán)境,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重點是通過既有建筑改造關鍵技術的綜合性提升,有效提高既有建筑改造技術工作的整體水平。

在接下來的講座第四部分,葉依謙針對既有建筑改造的關鍵技術進行分析介紹。首先是既有建筑改造設計的總體支撐技術:第一點是工作模式的發(fā)展,就是近幾年政府大力推廣的全過程工程咨詢和建筑師負責制的實行。全過程工程咨詢和建筑師負責制對于既有建筑改造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工作模式中強調了設計的全過程參與,尤其是前期策劃階段和后期評估反饋階段的工作內容與重要性。對于既有建筑改造而言,基于綜合檢測評估的前期策劃是工作成敗的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第二點是技術手段的進步,即裝配式工業(yè)化建造技術的突飛猛進。裝配式、數(shù)字化工業(yè)建造技術,對于既有建筑改造而言,有著工期短、對原有結構設施擾動小、精度高、更環(huán)保的適用性優(yōu)點。

其次是既有建筑改造設計的關鍵專項技術,包括:綜合檢測評估技術、數(shù)字技術 、智能化技術、結構技術、綠色低碳技術及無障礙技術等。通過介紹分析,葉依謙對上述關鍵專項技術在既有建筑改造設計中的應用情況和發(fā)展前景做了較為系統(tǒng)和全面的闡述。

在講座的第五部分,葉依謙介紹了幾項近期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完成的既有建筑改造案例,包括:石景山八角南里社區(qū)綜合整治項目、銅牛地塊老舊廠房改造項目、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圖書館改造項目、北航三號教學樓抗震加固及裝修改造項目以及工人體育場保護性改造復建項目等。類型涉及了老舊小區(qū)改造、老舊廠房更新改造、老舊樓宇改造升級及歷史建筑改造等。

八角南里社區(qū)綜合整治(BIAD劉曉鐘工作室)

銅牛地塊老舊廠房改造(BIAD胡越工作室)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圖書館改造(BIAD葉依謙工作室)

北航三號教學樓抗震加固及裝修改造(BIAD葉依謙工作室)

工人體育場保護性改造復建(BIAD第一設計院)

結語

2023年4月13日,《2022北京城市更新白皮書》發(fā)布。據(jù)《白皮書》披露,當前北京市存量建設用地和存量建筑規(guī)模較大,建成區(qū)內需更新的存量建筑約2.45億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區(qū)約1.66億平方米。建筑設計行業(yè)需要面對現(xiàn)實條件做出應有的反饋和轉變,深入研究城市更新、既有建筑改造的相關問題,積極創(chuàng)新,為北京的城市發(fā)展做出貢獻。

本內容由城市設計處提供

圖片來源:葉依謙

你可能還喜歡

微信

微博

今日頭條

北京號

關注北京規(guī)劃自然資源,解鎖更多權威資料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