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另一種姿態去成長 要聞速遞

2023-06-28 05:53:00    來源:山西晚報

成長就是勇敢地與每一個過去的日子告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張潔的《天堂的孩子》是一部關注少女心靈成長的短篇小說。作品似一朵小花,由含苞而綻放,徐徐地展開“母愛缺失”的少女微妙而隱秘的心靈世界,完整地呈現出“化蛹為蝶”的成長心路。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娓娓道來。十三歲的女孩陽陽,媽媽早逝,爸爸忙于工作而無暇顧及女兒。她敏感、羞澀、略顯自卑。暗淡的孤獨中,她時常會夢到媽媽模糊的樣子,想起媽媽氣息奄奄的說話和被藥物折騰變形的體態。

幸運的是,陽陽有一個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潘可欣,她是爸爸的學生。潘可欣總是笑得明亮,撥動人心。尤其是她把親切和溫柔給了陽陽時,陽陽是自信的,是溫暖、有愛的。

你還能記起來,第一次看到白白方方的杏仁凍的感覺和驚喜的叫聲嗎?

你的媽媽在天上看著你呢;

你要找到自己的快樂啊。潘可欣說。

對于陽陽來說,什么是快樂呢?她不知道,她只覺得心情如同雪霰隨著風忽高忽低、忽上忽下。

小說的矛盾從陽陽成長的內心困惑開始。上門給爸爸介紹“新媽媽”的人一波兒又一波兒,“爸爸要在我面前做一回新郎官”,陽陽臉上露出驚異的表情,心煩意亂。媽媽不在的日子,陽陽害怕孤獨,可更怕一個陌生的“新媽媽”走入自己的生活。爸爸結婚好還是不好呢?只有爸爸和自己的生活不好嗎?那些隱匿心底的憂郁,不受控地蔓延,時而緩解,時而爆發。

這一天,陽陽的十四歲在憤怒中來到了。潘可欣買了生日蛋糕為她慶祝,可之后爸爸在醉意朦朧中,宣布了一件不可思議的決定——他要與潘可欣結婚。這怎么可能!起初陽陽以為是玩笑,可當疑惑散去,事實如一根細細的繡花針,細微、尖銳而強硬地插向陽陽。空氣凝固到像一塊冰。那可是潘可欣啊,最好的朋友,怎么能和爸爸結婚!陽陽悵然若失,任眼淚流淌,憤懣、困惑、憂慮、害怕相互交織,她覺得“徹底送走了自己的少年時代”,生活將要改變,來處已然遙不可及。

小說彌漫著絲絲清香又苦澀的氣味,暗含了少女對生活和情感的不可預知和陌生化的膽怯。陽陽三口之家在盛夏最熱的日子里建成了。小小的家庭,看似親近,可少女的心思極度敏感。原來的潘可欣,原來的陽陽,如同四月天的柳絮,在遙遠的北方漂游。當看到爸爸伸出有力的手臂攬著潘可欣的腰,陽陽臉上的笑容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那屋檐下的碰撞,總有許多身不由己和無可奈何。

有時,困惑不是在尋到答案中解脫,而是在直面的每一天慢慢釋然。

其實,陽陽是喜歡潘可欣的,可有時糊涂,有時清醒;有時清晰,有時模糊。一方面將自己的心里話告訴潘可欣,一方面處處排斥;一方面聽潘可欣推薦的書、音樂,一方面又嫌她老土……此時,作家捕捉到陽陽內心流淌出來的疏離與對抗,那種琢磨不透的心緒裹挾著少女的無助和痛苦。

時光靜靜流淌,小說中一直有一個目光在暗中關注和支持。那目光具有一種特別的感知力,寬厚、淡定而脈脈溫情。作家借助于人物形象潘可欣,作為陽陽成長的精神引路人,以人性之美慢慢感化著少女不可捉摸的心思。直到那一次爭吵,看著眼前這個敏感焦慮的陽陽,潘可欣說,如實告訴我,我是去還是留呢?我不要你不快樂!陽陽突然尖叫起來,大聲說著不許走時,臉上早已淚流滿面。她還沒有準備好,還沒有。她只是不知道如何愛!不清楚怎么做!不明白為什么不受控制!當陽陽把積壓在心底的話說出來,輕柔、善解人意的潘可欣笑了,因為她知道,這是她們關系緩和的出口,更是陽陽向前走的起點。

兩個人手拉手,相視而笑,那笑容是夏日里的繁花。心緒仿佛剝繭抽絲似的,正沿著一條秘密通道,悄悄穿過彼此的身體。結尾處散發著悠長的蘊意,這是陽陽重新擁抱生活與溫暖善意的開始,同時,點出成長的別樣的意義——勇敢直面生活,心靈世界便會豐盈開闊。

小說筆調沉靜而溫婉,敘事節奏如藤蔓般曲折纏綿,氤氳著略顯傷感卻不失溫暖的情調。這樣的敘事節奏,所營造的氛圍與感情被突出與強調出來,更顯純凈、自然,不過分雕琢。

這部安撫少女心靈之作,細膩地將少女內心的獨白、情緒的流動和隱秘心境的變化,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一個敏感、脆弱,對愛極度渴望的花季少女,足夠讓人心疼。詩意的文字既符合少女的情懷,也攪動著我們的心,仿佛靜夜里被一滴滴水珠濺起了回想,忽地,瞥見了從少年時代踉踉蹌蹌走過的自己。

此刻,我們微笑著,耳邊輕輕響起幾聲細語叮嚀:揮揮手,向前走。

吳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