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心有凌云志 手可摘星辰 ——神舟十五號三名航天員“天宮”筑夢_環球時訊

2022-12-02 10:00:58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翹盼已久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用熱烈的“熊抱”歡迎穿越400公里前來的神舟十五號乘組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神舟十五號乘組入駐“天宮”后,“勝利會師”的兩個航天員乘組,一起在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里留下了一張足以載入史冊的太空合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首次太空會師,中國空間站開啟長期有人駐留新時代

神十四神十五航天員太空會師后,6名航天員一起喊出:“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

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同時入駐6名航天員,也開啟了中國空間站長期有人駐留的新時代,他們緊緊相擁的畫面和溢出屏幕的喜悅問候,相信會長久的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內蒙古日報記者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東風鎮的巴彥寶格德山(狼心山)上、在弱水河邊見證了神舟十五號飛天的那一刻。零下20多度,此前只有神舟一號和神舟四號兩艘無人飛船在11月下旬之后發射過。這次神舟十五號船箭組合體將在低溫嚴酷環境下執行載人飛行任務。我們一邊拍攝一邊看直播解說,看回轉平臺打開順序有變化,推進劑裝載部分最后打開,這也是應對低溫對推進劑影響的有效手段。

當天,巴彥寶格德山頂漫天星光,遠遠望去,發射場上空一彎明月與發射同框,著實浪漫無比,隨著23時08分點火時刻的到來,我們看到天空被絢爛的橘紅色焰火點亮。隨著轟隆隆的巨響,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劃出一道壯美的弧線,漸漸成為額濟納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星。

此時,皎潔的月光映照在廣袤戈壁上,戈壁仿佛泛著淡淡的浪花,與天空中彌漫漸散的白色焰火互相映照著,天地之間洋溢著無窮溫暖的浪漫和溫柔。遠處,就是粼粼波光的弱水河。

神十五發射,我們在這里

此時,航天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阿拉善各相關單位、額濟納旗軍地聯合搜救組的人們也都各自忙碌在自己的崗位上。

額濟納旗人武部部長、神舟十五號任務額濟納旗軍地聯合搜救指揮組負責人說,晚上我會在古日乃嘎查值守,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守、望、搜、救、封”。

據此次邊境管理部門安保工作指揮長巴達日勒圖介紹,各基層派出所有“航天護衛隊”“居延警隊”“陶來警隊”等警務分隊,共同組成額濟納旗“神舟護衛大隊”。進入“神舟十五號”發射安保關鍵期以來,大隊所屬各分隊與對應邊防連隊、公安機關、群防組織已開展聯合執勤巡邏100余次。

古日乃邊境派出所教導員包建超此時在狼心山附近執勤,我們在狼心山上可以看到警燈閃爍、警車來來往往巡邏警戒。他說:“從‘神一’到‘神十五’,我們是神舟飛天的忠誠守望者。懂民族語言,人熟、地熟、情況熟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有發射回收任務,我們一通知,群眾都非常配合,無條件地迅速轉移。有發射任務時,我們多次參與疏散群眾、回收殘骸、安全保衛等工作,多次被評為支持配合載人航天工程先進單位?!?/p>

我們下午剛剛在古日乃邊境派出所見過的民警張杰、梁鎮此時在巴彥寶格德水閘西執勤點執勤,民警陳大為和蘇圣云在向陽橋執勤點執勤。年輕的他們在執勤點目送神十五飛天后感慨,小的時候是從電視上看神舟發射和回收,沒想到現在我們成為了“航天護衛隊”的一員,可以站在這里護衛神舟。

這些天,溫圖高勒邊境派出所所長阿古達木針對轄區內礦山企業多的實際情況,部署了“僑鄉護衛隊”緊盯危爆物品儲存、運輸、管理、使用。蘇泊淖爾邊境派出所“居延警隊”民警與居邊護邊堡壘戶、護邊員在邊境一線巡邏為神舟護航?!吧裰凼逄枴卑l射,意味著距離“神舟十四號”返回艙返回著陸的日子越來越近了,11月29日下午,東風著陸場所在地轄區派出所賽漢陶來邊境派出所政治教導員梁國斌帶領全所民警開展“神舟十四號”返回艙回收安保實戰演練。

許許多多的普通人都在自己的點位上默默護航神舟。

在離我們不遠處的巴彥寶格德分水樞紐,值守阿拉善烏海水文資源分中心狼心山水文站的李雪峰、張淑霞、何貴平,當晚在值守點目送神舟十五號飛天。一河弱水保障了額濟納的美麗,也保障了航天城里胡楊的絢爛。7點多,水文站值守點突然停電,我們很詫異,他們卻已經習以為常?!拔覀冸x發射場區非常近,這是為保障神舟發射進行的停電。”李雪峰說。我們在這里短暫停留,和他們一起吃了一頓難忘的燭光晚餐。

11月29日晚,我剛剛采訪過的曾經代表額濟納牧民到北京慰問過航天員的吳吉日嘎拉老人,還是像往常神舟發射時一樣,在神舟十五號快發射時站在院子門口,再一次遙望自己的出生地東風航天城里升起的那顆最亮的星。10歲的時候,他跟著家人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從那顆星星升起的地方遷出來,搬了好幾次家,最終住在了東風鎮額很查干嘎查,這里距離航天城大約30公里。額濟納三易旗府為航天,吳吉日嘎拉一家就是其中最普通的一戶搬遷牧民,也是最偉大的普通中國人。這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員費俊龍,曾經在2005年和他在北京合影,老人覺得神舟十五號的航天員離他更近了。

東風航天城里,29日晚,記者們現場報道完航天員出征儀式、神舟十五號發射之后,忙碌的寫稿,緊接著30日一早四五點又到發射場指揮控制大廳報道交會對接和神十五航天員進入空間站,很多人徹夜未眠追夢太空,將中國空間站建設的精彩故事講給世界。

弱水河畔,不斷標定中國新高度

我們在弱水河邊、在狼心山上一邊拍攝,一邊看著電視直播,電視里的直播解說嘉賓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讓人不由得想起2003年10月他在太空向世界各國人民問好,并在艙內展示五星紅旗和聯合國旗的樣子,想起他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草原跨出艙門的樣子。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五號,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五號,每一次起飛都標注一個新的紀錄:第一次發射神舟飛船、第一次有航天員進入太空、第一次多人多天飛行、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交會對接、第一次太空會師……沒有一次是簡單的重復,中國航天人用堅實的腳步,一步步標注中華民族飛天夢想的新高度。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十年前的11月29日,“中國夢”提出。歷史是如此的巧合,但又不只是巧合。筑夢“天宮”,中國人從敦煌飛天的夢想中走來,從航天夢強國夢的代代傳承中走來。

距載人航天發射場數公里的東風革命烈士陵園,長眠著自1958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即東風航天城組建以來為中國航天事業獻身的700余名先烈。在每次重大發射前,各試驗隊的科技人員都要到東風革命烈士陵園祭奠先烈。東風航天城是中國航天人的精神家園,是中國航天夢啟航的地方,60多年來,衛星、神舟飛船、空間實驗室……空間站建設、探月、探日……無數的飛行器和實驗載荷從這里啟航飛向太空。

北京、喀什、渭南、東風、遠望……海陸空的測控站點織就一張網,天地協同,萬人一桿槍,保障神舟十五號發射,保障空間站建設。費俊龍說,“目前我們乘組是執行任務乘組當中平均年齡最大的。不過在我看來,年齡雖然最大,但是我們的飛天本領一直保持在‘青春狀態’。”鄧清明說,“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準備,但不允許在任務來臨的時候,我卻沒有準備好……托舉我們飛天的,是千千萬萬默默奉獻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在這里,向所有的中國航天人致敬,感謝你們的辛勤付出”。張陸說,“正因為祖國的強大,我們才能‘心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p>

“從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到這次神舟十五號任務,19個月內,中國載人航天密集實施11次發射、2次飛船返回、7次航天員出艙,4個飛行乘組12名航天員接續在軌駐留,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如期完成,整個過程環環相扣、一氣呵成、堪稱完美,展現了中國載人航天30年發展的厚重積淀與強大實力,跑出了新時代中國航天發展的加速度。”11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

中國航天人獨立自主完成了中國空間站從設計、制造到測試的全過程,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開拓性貢獻。這是新時代中國航天人在追夢路上書寫的中國高度、中國奇跡。

飛天夢,還將走向更遠的深空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12次發射任務全部完成。11月30日05時42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這是中國空間站目前的最大構型,總質量近百噸。神十五航天員與神十四航天員“太空會師”。中國已有16名航天員進入太空。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將開展空間站三艙狀態長期駐留的驗證工作;完成15個科學實驗機柜解鎖、安裝和測試,開展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的40余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實施3到4次出艙活動,完成夢天艙擴展泵組和載荷暴露平臺設備安裝等工作;驗證貨物氣閘艙出艙工作模式,與地面協同完成6次貨物出艙任務;開展常態化的平臺測試、維護及站務管理工作;開展在軌健康防護鍛煉、在軌訓練與演練等工作。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還將迎來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計劃于明年5月返回東風著陸場。

神舟十四號乘組被稱為空間站任務實施以來的“最忙乘組”。任務期間,乘組與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經歷了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2次分離撤離和2次轉位任務,開展了大量空間站平臺巡檢測試、設備維護、維修驗證、物資管理和站務管理等工作,進行了兩個實驗艙多個實驗機柜的解鎖安裝,按計劃實施了多項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完成了1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神舟十四號任務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史上多個“首次”,開啟中國人太空“三居室”時代,首次實現貨運飛船2小時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創造了世界紀錄。

“歡迎進駐中國太空家園”,這是神十四乘組為神十五乘組精心準備的歡迎詞,也是中國空間站向世界敞開的懷抱。季啟明表示,空間站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后,中國將繼續秉承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讓中國空間站的科學技術成果造福全人類。對于其他國家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開展實驗,我們一直持歡迎態度。

17年后再飛天的費俊龍、近25年堅守終圓夢的鄧清明、12年苦練備戰的張陸,他們是平均年齡最大、但飛行本領一直保持著“青春狀態”的乘組,他們是將見證“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正式建成的圓夢乘組,心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壯志凌云壯志行,祝福他們飛天一切圓滿!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中國載人航天探索的腳步不會只停留在近地軌道,中國即將實施載人探測月球工程,中國人的飛天夢還會走向更遠的深空。(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霞 王曉博)

編輯:段麗萍

關鍵詞: 中國空間站 載人航天 額濟納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