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預付”?小心這些套路!
新華社合肥3月15日電(記者陳諾欒若卉)健身卡、螃蟹券、民宿卡、網絡會員……近年來,作為一種新消費模式,各類預付式消費便利了生活、繁榮了市場。記者調查發現,隨著“預付”深入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退款難、不合理消費限制等老問題仍存,一些新領域的新套路頻生,影響著消費信心。
(相關資料圖)
美容、健身仍是預付投訴“熱門”
“辦4年卡更實惠,贈送6節私教課,一年后可退卡,還能免費停車。”兩年前,正是聽信了銷售人員開出的“誘人”條件,安徽合肥市民陳女士在當地一家連鎖品牌健身房充值5000元,辦了一張4年期的健身卡。然而最近再去時發現,健身房已關門停業。“沒有提前接到任何通知,現在銷售聯系不上,小程序里也找不到我的會員信息了。”陳女士說。記者在合肥實地走訪該品牌多家門店,同樣大門緊閉、人去店空。
“預存1000元,洗車享受6折優惠”“3000元辦一張儲值卡,在餐廳消費可享受7折優惠”“一次性付費2萬元辦理美容卡,另送10次皮膚護理”……陳女士坦言,這幾年自己充值的各類會員卡不少,“都是圖實惠,沒想到被‘挖坑埋雷’了。”
記者梳理中消協及全國多地消協受理的投訴情況發現,美容、健身、汽車服務等是各地發生預付式消費糾紛較為集中的行業。除關門停業退費難外,虛假口頭宣傳、誘導辦卡造成服務承諾兌現難,辦卡手續不規范帶來事后維權難等,都是消費者的“吐槽點”。
線上預付暗藏新套路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一些線上預付式消費也存在新套路。
——過期作廢、貨不對板,線上提貨不省心。2022年中秋節前夕,家住安徽蕪湖的孫煒早早使用提貨券在某線上商城預訂了月餅,結果不僅中秋節沒吃上,苦等1個多月仍不見發貨,客服回應稱:由于訂單太多,需排隊至11月。
記者在黑貓投訴等消費者服務平臺上檢索相關信息發現,不少消費者投訴提貨券、福利卡等問題。主要集中在卡券過期無法退款、提貨難、送貨遲以及售后服務沒有保障等方面。貨不對板也是投訴的重點,譬如熱銷的“螃蟹券”,標注3.5兩的螃蟹到手只有2兩,產地對不上號、質量打折扣。
——有房難訂、有景難尋,旅游預付藏“貓膩”。“一晚就回本!住的越多越劃算!”“預付2000元,走南闖北隨心游”……近年來,民宿卡、暢游卡等旅游預付式消費興起,消費者提前支付一定的會員費或押金,即可享受多地民宿隨便住、各大景點暢游等服務。
然而記者發現,一些實際消費并非如此:線上預定好了民宿、酒店,到店卻被告知未接到訂單;線上預約景點,不是顯示預約已滿,就是到地方卻發現需補差價才能進入;一些“隨心飛”套餐無法預訂熱門航線、超時訂單無法取消、退訂無法退款;一些平臺坐擁大量充值會員卻悄然關閉“跑路”,一些商家甚至以贈送高額積分、贈送旅游路線為由頭,向社會不特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吸儲,涉嫌金融詐騙。
——虛假宣傳、套娃收費,網絡服務亂象屢現。今年2月中旬,中消協發文稱,各類在線培訓服務多以預付費形式進行銷售,具有消費群體廣、銷售金額大、服務次數多等特點。一些培訓機構在課程中宣傳“考不過退費”,但后續不履行退費承諾,引發消費者大量投訴。還有部分培訓機構編造虛假成功案例,誘導學員貸款購買高價培訓課程。
還有,當前不少電視App存在“套娃式收費”、影視資源不互通、訂閱容易取消難等現象,部分消費者在“自動續費”等模式誘導下支出高額會員費;一些招聘網站以交納服裝費、體檢費、培訓費、保險費、押金、手續費等名義收取應聘者錢款,得逞后要么迅速脫身,要么找借口不安排工作,待騙取的錢財累積多了,便人去樓空。
讓“預付”安心才能添消費信心
今年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為“提振消費信心”,相關專家認為,解決預付式消費亂象與提振消費信心直接相關。
繼2012年《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后,上海、北京、江蘇、甘肅等多地也出臺了預付卡相關管理辦法或條例,對信息披露、風險警示、信用評價、不得欺詐等作出規定。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促進消費30條,嚴厲整治“霸王條款”、消費欺詐、預付式消費陷阱等行為。
在預付資金監管方面也出現不少治理新路徑。如利用資金存管等引入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等技術解決預付資金管理和消費者的信任問題。
一些專家呼吁,應針對各行業預付式消費的新特點,加緊制定出臺更匹配的法律法規,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強化預付資金管理。
“相比于事后維權,事先去識別相應的風險也很重要。”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昀鍇建議,除對商家的監管外,消費者也要加強自我保護。“一些法律規定明確了預付卡的限額,消費者對遠超限額的預付消費,承諾‘高分成’或‘返利’的商家要提高警惕。”
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常務副會長范林根表示,消費者應盡可能選擇合規的、信譽好的商家。結合需求適度、理性消費,謹慎購買金額高、周期長的預付卡。與此同時,也要盡可能簽訂購卡合同,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消費后注意收集保留消費記錄和交易明細憑證。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及時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或消協投訴。
新華社安徽分社新華網安徽頻道聯合出品
編輯:寶華關鍵詞:
相關閱讀
-
萬物皆可“預付”?小心這些套路!
新華社合肥3月15日電(記者陳諾欒若卉)健身卡、螃蟹券、民宿卡、網絡... -
我國6月1日起將施行電信領域違法行為舉...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記者王聿昊、張辛欣)記者15日從工信部獲悉,我... -
我國成功發射試驗十九號衛星
3月15日19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 -
醫保基金檢查發現涉違法違規使用相關資...
中新網北京3月15日電(記者李純)國家醫療保障局近日印發《醫療保障基... -
西遼河干流總辦窩堡樞紐21年來首次春季過水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張慧玲)記者從自治區水利廳獲悉,近... -
2023年我區計劃建設重點公路規模約5000...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高慧懷特烏勒斯)記者從全區交通運輸... -
【雷鋒就在身邊】前方有愛,同行有你_天...
“前方有愛,同行有你。歡迎大家跟隨FM100 1來關注我們今年的幫扶... -
環球播報:【擔當作為開新局】招賢納士,...
陽春三月,能源之都鄂爾多斯再次發出“暖城之邀”。由市長親自掛帥... -
全球速讀:“3·15”牽手“綠色好味道”...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霍曉慶王靜超)3月15日,在第41個國際... -
國家統計局:2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
一二三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總體上漲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 -
社保與QFII最新持倉出爐 長線資金投資...
【社保與QFII最新持倉出爐長線資金投資軌跡浮現】隨著上市公司年報... -
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資金流動總體開局...
2月份,銀行代客涉外收入4702億美元,對外付款4740億美元。今年前兩... -
央行連續4個月超額平價續做MLF 專家:...
受年初貸款高增、經濟回暖預期升溫等因素影響,近期市場利率上行較... -
環球速看:買房就能落戶 多地出臺新政...
對于不少新市民來說,“買房”和“落戶”都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事。... -
江蘇:智能網聯讓智慧交通觸手可及|全球...
純電動,沒有駕駛員操作,也沒有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3月1日... -
內蒙古26條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
近日,自治區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通知,常態化推進自治區高校... -
天天短訊!呼和浩特市下達7.4億資金護航...
人勤春來早,功到秋華實。呼和浩特市及早謀劃全年財政支農工作,抓... -
山東:電力大數據助力就業服務更便捷精...
5成以上企業用電量同比增速超過30%,9成以上企業復產率超過80%……3... -
今日報丨1-2月份我國生產需求明顯改善 ...
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 0%,制造業投資增長8 1%,房地... -
央行3月續作MLF“加量不加價” 專家稱...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央行當日的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