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世界視點!【推動五大任務見行見效·我在現場】44天,為特高壓“搬家”

2023-04-19 06:49:02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4月18日,在包頭稀土高新區500千伏特高壓改遷后的新址,電力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線路巡視。本報記者金泉攝


(資料圖片)

春風正暖,掠過70米高空,嶄新的特高壓塔昂首挺立,耳邊傳來人們的贊嘆聲。

“想都不敢想。”

“我在這工作十多年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事。”

不久前,在包頭稀土高新區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為支持企業項目建設,政府、企業和供電公司攜手,克服重重困難,給承擔華北電網輸送電力任務的500千伏特高壓搬了家。

需要使用這片土地的企業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是包頭市生產單晶硅片的龍頭企業,擁有國內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如果這片特高壓所在地能夠被利用、建成三期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發電量相當于三峽電站年發電量的1.5倍,產生的經濟價值不可估量。

可是,讓特高壓“搬家”談何容易?斷電是前提,特高壓斷電屬于國家層面管理,6年才能停電維修一次。溫度是保障,為保證穩固,地下要挖20多米深的塔基,施工期間必須保證溫度在15度以上,才能讓混凝土凝聚。此外,13項工程交叉作業,安全風險高、管控難度大。

一邊是迫切的需求,另一邊是不可能更改的現狀,對于這件事,人們并不抱有希望。特高壓能不能“搬家”,也成了大家的一塊心病。

此時,一個好消息傳來,今年3月正是這座特高壓6年一次停電維修的節點,錯過就要再等6年。時間緊、任務重、風險重重,干不干?

沒有太多時間猶豫,大家一致的想法就是干!2天時間,高新區從10個項目工地抽調120多人組成施工團隊,聘請5位專家住在工地,器具設備也被連夜拉進了現場。

2月24日,改遷工程正式開工。

一次次地開會,一次次地溝通,每個人都拼盡全力。

稀土高新區企業服務局協調自治區供電部門向華北電網提出申請,又增加了線路停電5天的寶貴時間。同時為施工人員提供了住宿地點,并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綠化帶、電纜、供水等7項清障工作。

雙良集團也積極出力,派出技術團隊全程服務,倒排工期、制定方案,把任務分解到每個小時,對工程進度和質量進行實時監督。

施工期間,遭遇降雪,冷空氣反復來襲,改遷團隊發揮集體智慧,在塔基挖坑處搭起帳篷,蓋上棉被,保證了混凝土所需溫度。

高壓電遷改工作群里,24小時滾動著施工現場的最新進展,大家互相鼓勁。

“今天的施工任務已經逐一完成。”

“關鍵的后三天,不能放松啊,再加把勁兒!”

4月8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工程負責人祁智忠在群里發來一條令人振奮的信息:“感謝各位的辛苦付出,在保障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工程圓滿結束?!币齺頍o數點贊。

從原塔拆除,到新塔建設,遷改工程共計用時44天,已全部建成通電。目前,雙良三期項目也已經順利開工建設。

“通過這件事,雙良更加堅定了深耕包頭硅產業的信心,我們決心為包頭打造‘世界綠色硅都’貢獻智慧和力量。”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麗麗說。

采訪結束時,雙良集團代表向稀土高新區領導送來了寫有“全面服務營商環境,無私助力企業發展”的錦旗,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稀土高新區特高壓“搬家”的故事,不僅是一場政府和企業的雙向奔赴,更是各方眾志成城形成合力的體現。

稀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鄔軍軍說:“近年來,稀土高新區共受理并解決企業訴求70多個,接下來將繼續強化有解思維,用實際行動愛包頭,打造一流國家級高新區。”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紅艷 蔡冬梅 徐躍 金泉 張慧玲 劉墨墨)

編輯:賈小燕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