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雜感隨筆|感受心中的那熊熊烈火

2023-08-26 10:48:25    來源:紅網(wǎng)

□季霜石(南京師范大學)

很久沒有走進影院的經(jīng)歷了。或是借口學習生活忙碌,亦或是找不到合適的“搭子”分享觀影心得。如此種種,使我早已習慣在微博等平臺冷眼旁觀各種影片花樣出奇的宣發(fā),默默讀過粉絲們千篇一律的控評夸贊,最后耐心地等待影片上線流媒體平臺再觀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可是今年七夕檔,一部影片用宣傳片里的寒風烈烈,把我“吹”進了影院。

初見《燃冬》,只看到宣發(fā)的口號:這個七夕大膽愛。然而真的在影院仔細看完,只覺啞然失笑,那些沖著“愛情”來到影院的觀眾,怕不是要高呼上當受騙。

《燃冬》的故事內核應該說甚至有些老套:三個各有傷痕的,被現(xiàn)實生活壓抑著的年輕人,因機緣巧合走到了一起,完成了一段荒誕卻又青春恣意的旅程后,各自踏上新的旅途。然而,讓這部影片出彩的,恰恰是三個角色,自知或是不自知地,映射出三類困境中青年人真實的一面。

整個故事的由頭,應該是突然闖入北國風光的,格格不入的李浩豐。然而,正是“異地他鄉(xiāng)”“丟失手機”這兩個條件,才促成了這位有著心理疾病的上海金融圈青年才俊,能夠徹底放下平日里生活的重擔,無所顧忌地,在邊疆小城,和素昧平生的兩位青年一起放開自我。

這正是一批當代青年人的真實寫照,被無休止的工作壓力折磨的他們,迫切地需要一個機會,一個環(huán)境,能夠讓他們卸下臉上的面具,暫時忘卻社交圈時刻要求的體面,忽視他人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社交評分”,痛痛快快地大笑、大鬧。這種“失態(tài)”,可謂是一種壓力的紓解。

在一日旅行團聲嘶力竭地吶喊,為紀念品商店攬客的女導游,或許是一位因傷痛被迫放棄體育夢想的“種子選手”;在臟亂餐館打工度日的“閑散人士”,或許也只是一位夢想著“出門見見世面”,卻被世界打壓到無從起步的有夢青年。青年一代漸漸遠離了單純無憂的校園象牙塔,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跌跌撞撞,摸爬滾打。他們仍心懷理想主義,卻又不得不為眼前的柴米油鹽折腰,其中的沖突、苦悶、不甘,被導演細膩的鏡頭描摹得細致入微。

在影片里,導演用一個“異邦人”的視角,建構出了一個迥異于近年來東北故事類型的敘事。傳統(tǒng)的東北故事,是回鄉(xiāng),是鄉(xiāng)土的頹敗,是頹敗里露出的新泥。然而在這個故事里,東北是異鄉(xiāng),是旅游的,是新奇的,因此也是奇幻的。

于是,他們在虛幻的異鄉(xiāng)中相遇,颼颼的寒風夾雜著新雪的清新,也反襯出三個青年人身上那種“叛逆”的溫熱。三個人像是三條河流,在延吉的冰天雪地里相匯,結冰,彼此交融又涇渭分明。這段時光,更像是一段偷來的時光,也是“時間停止那一刻”。當他們暫時放下身上的責任,時間就在此間停止流動。然而,時間停止的寒風里,流淌著人與人之間細膩炙熱的情感。這不像愛情,不像友情,更像是一種無所顧慮的依托。一起瘋玩,一起笑鬧也無妨,因為你不知我的過往,我不去你的未來。

最美的一刻,或許是三人并排在雪中躺下的時刻,導演用大片留白的構圖,恣意揮灑出三位青年心中的熊熊烈火。

然后,這部電影戛然而止。一如我們的生活:在短暫的放松后,我們仍然要在現(xiàn)實中繼續(xù)前行。三條平行的軌道偶爾并行了一段,又延展向各自的遠方。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