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長,有未來:小米的科技觀
前不久,雷軍帶來了自己的第四次年度演講。他演講的主題是“成長”,成長的背后,本質上是認知的突破。在認知突破同時,小米宣布了科技戰略的升級。
因為極致性價比,外界一直對小米有些誤讀,認為小米沒有核心技術。通過這次一系列新品和技術的發布,以及小米科技的戰略升級,你會發現:手機、汽車、家電、AI,哪一個詞匯也無法精準定義小米,因為其內核就是一家成長中的科技企業。
(資料圖)
也正是因為科技這一內核,小米未來的想象空間無限大。
“成長”二字,無論用于認知、用于科技戰略,還是用于小米公司,都非常貼切。
「 01 」
科技是穿越產業周期的唯一武器
馬云創辦阿里巴巴的時候有一個夢想,就是公司可以活102年。百年企業,在技術迭代越來越快的當下,可謂是一種奢望。
手機產業的領導者從摩托羅拉到諾基亞再到蘋果,三十年跨越了三個時代。
在中國,互聯網時代產生了BAT的格局;但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無人阻擋字節跳動的風頭。
能讓一家企業穿越產業周期的,不是做什么形態的產品,而是與時俱進的科技內核。順應用戶需求的變化,才能不斷用技術創新滿足用戶需求。
微軟就是科技內核的典范。它曾是PC時代的巨頭,進入互聯網時代,踉蹌中沒跟上產業的節奏。但是其堅持對未來技術長期投資,在云計算時代重回舞臺,并在AI時代憑借對OpenAI的投資,再次站到產業巔峰。
近幾年,智能手機產業陷入低迷期,創新遇到了很大瓶頸。雖然各大品牌也在發布新品,但是用戶的換機熱情并不高。手機產業的頭部大廠,都在面對這個問題: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產業迭代基本完成,接下來如何憑借科技創新才有資格進入下一個周期?
很多企業在產業低迷期往往會收縮,甚至為了保命而砍掉研發。小米對于科技的態度一直都是——“堅定投資未來才能贏得未來”。
未來在哪?過去三年,小米邁過了一道重要的門坎:高端。
“大盤的量是在減,但是結構在變化,比如說高端在增長,折疊屏在逆勢增長。” 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表示,三年高端探索,小米不僅在折疊屏上領跑行業風向,更重要的是通過三年實踐提升了認知,總結出一套高端方法論,這是可衡量、可復制、可拓展的。認知的提升,讓小米未來產品成功的概率大幅提高。
除了低迷,手機產業另一大特征就是“卷”,廠商發布會幾乎天天有,家家懟天懟地懟自己。其實產業今天的“卷”,就是在尋找下一個突破口。
折疊屏是小米押注的一個突破口:“現在價格很貴,規模不夠大,但我認為很快就將進入一個大爆發期。” 曾學忠認為通過折疊屏賽道突圍,拼的還是硬科技。
上一代產品小米引領了折疊屏的輕薄趨勢,這一代小米MIX Fold 3引領了“輕薄折疊+全面旗艦體驗”的新趨勢。當然,無短板的折疊背后,也是硬科技:創新的自研龍骨轉軸,得到17%空間的釋放;龍鱗纖維,抗沖擊的強度是微晶玻璃的36倍;電池+芯片+算法三合一,徹底解決了折疊屏的續航焦慮。
折疊屏是一個突破口,手機產業的下一個周期到底是怎樣的?其實今天沒有誰能精準預言,企業憑借的是對未來的遠見,以及通往未來旅程中不斷種下的科技種子。
“在未來可見的范圍內,手機仍然是最強的個人計算中心。”曾學忠認為手機形態可能會變,但依然會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人保持最密切關系的終端產品,是全場景智能生活的控制中心,其內核就是算力的革命。
「 02 」
抓住未來的關鍵變量
雷軍在小米內部經常強調:要用十年的維度來看戰略,看到未來十年后的趨勢來確定今天該投入什么,組織該如何匹配。
對科技企業來說,不能只是被動應對和跟隨,要知道未來在哪,抓住產業發展的結構性變化、新一輪技術變革的新機遇。也就是說,面向未來抓住關鍵變量,才是科技企業成長的有效路徑。
小米2010年創業開始做手機,彼時手機正處于從功能機向智能機過渡的階段,有著巨大的創新空間。
2011年小米第一部手機落地,對標蘋果的性能但是價格便宜一半,市場為之沸騰了,自此開啟了智能手機中國軍團的狂飆時代。從千機大戰到華米OV格局的形成,中國企業在智能手機上的科技創新,走到了世界的最前沿。
后來我們看到,從2010到2020年,整個科技產業中創新最活躍、成果最顯著、與用戶關系最密切的,就是智能手機。
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小米作為一條“鯰魚”,激活了智能手機的創新,加速了智能手機的普及,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加速了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普及。
2014年小米開始了IoT布局。那時候,產業界對于IoT這個詞并不陌生,也認可這是未來的趨勢,但是行業內沒有成功的產品,沒有成熟的模式,更談不上產業規模。說白了,需要探路者和開路者。
小米以生態鏈的模式,通過投資+全方位賦能的方式,重新定義了一個又一個品類,空氣凈化器、智能手環、凈水機、掃地機器人、電動滑板車、電飯煲、路由器、電視機……
截至2022年年底,小米生態鏈整體年營收過20億元的公司有5家;營收過10億元的公司有6家。華米科技、云米科技、石頭科技、九號機器人、德爾瑪、8H等先后完成了上市。
如今,小米構建起了全球最大的消費級AIoT平臺。你會發現,產業端十年發生巨變,智能家居產業逐步成熟,玩家眾多。用戶端更是天翻地覆,家的智能化一步一步實現了。
兩年前,雷軍決定造車,并且上來就提出“十年投入100億美元”。有人覺得他是在趕風口,其實不然。
對于現代家庭而言,“家”這一固定空間和“車”這個移動空間,構成了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景。人對應手機,家對應IoT,車對應移動空間。
移動空間不僅是造車、賣車,更是移動空間中的一切場景,這里面有著巨大的創新空間,是科技企業必爭的高地。或者說,如果不參與造車,未來十年就不能走在科技的最前沿。
所以,造車這件事對于小米而言,有著更為底層和深度的價值,補全小米“人、車、家”全場景智能生態的最后一環,小米將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實現手機、汽車、AIoT完整自研布局的科技公司。
看到這里,似乎也就明白了,小米“兩個長期”的科技理念:選擇對人類文明有長期價值的技術領域——人車家,堅持長期持續投入——長賽道。
抓住關鍵變量,投未來,有幾個好處。第一,在關鍵點卡位,不僅可以更精準地洞察趨勢變化,甚至可以是引領變化,成為未來的定義者;第二,做未來趨勢產品需要大投入、長期投入,比如做高端手機、做汽車,大投入就能吸引產業中最優秀的人才。只有聚攏這些頂尖人才,才能深耕底層技術,帶來深遠的變化;第三,做面向未來的產品,才能讓科技與企業共同成長,競爭壁壘不斷增高增厚。
「 03 」
AI魔法棒,內外都要點一點
基于13年的創新實踐,以及認知的升級,雷軍寫下了這個創新公式:(軟件×硬件)??。
其中,軟硬深度融合,是小米為用戶提供獨特體驗的根本保證,是基本盤。而將AI放在次方的位置,說明AI是最大的變量,如同魔法棒可以點石成金。
“未來的關鍵變量是AI大模型。未來人、車、家三個場景互聯互通,AI可能帶來革命性的體驗。”曾學忠強調。
事實上,人(手機)、車、家(智能家居),這三條賽道都處于一個重大產業升級期。
智能手機進入瓶頸期,5G帶來的革命性變化沒有體現出來。曾學忠認為AI會觸發手機的革命性變化。3G、4G時代,智能手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未來AI讓手機更懂你,能感知用戶的所思所想,幫用戶做預判、做決策,這將是一個大跨越,也將重新激發用戶的換機熱情。
智能家居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今天更多的電器已經互聯互通,實現了智能控制。未來,AI賦能,智能家居也將以人為中心提供一系列智能化的、主動的服務。
車更不必贅述,當下正處于一個快速智能化的過程中,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未來隨著這些技術的成熟,汽車將以全新的形態融入我們的生活。
業界流行一句話:大模型會把所有的行業重新做一遍。
“AI是未來的生產力,必須、也必然要全面賦能;AI是最關鍵的一個變量,也是小米長期持續投入的底層賽道之一。”雷軍表示。
2016年AlphaGo橫空出世,小米就開始布局AI。當時拍攝是小米手機的重中之重,所以AI的切入點與產品規劃相契合,從視覺開始。發展到今年4月,又組建了大模型團隊,7年時間6次擴展,小米人工智能團隊已經有3000多人。
最重要的是,小米AI堅持全棧自研的技術路線,目前已經覆蓋了視覺、聲學、語音、NLP、知識圖譜、機器學習、大模型、多模態等眾多方向,很多技術都達到了業內一流或領先水平。
全棧自研,這條路長且難,但也只有長期投入對用戶具有長期價值的領域,才能成為一家真正的科技創新企業。
AI將給小米人、車、家不同賽道的產品帶來跨越式的進化,這是外在的體現。AI這個魔法棒,對企業內部運營也有著巨大的魔力。
“除了我們的產品賦能,還會全面賦能我們的研發、生產、應用各個環節,AI會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米集團AI實驗室主任王斌透露,MiLM-1.3B系列模型在公司內部已經開源,各個部門都在嘗試與場景結合來提升工作效率。
效率,是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小米為什么在智能制造投入上如此堅決?因為在制造的每一個環節提升效率,就能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今天看,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小米的核心優勢之一。
(軟件×硬件)?? 這個公式,體現了小米認知的高度:AI對于未來,不是加法,不是乘法,而是指數級的變化。所以,小米今天不是說說AI,也不是簡單地+AI,而是在用AI這個魔法棒,在公司內外的每一個環節都點一點,這將產生次方級的裂變。
「 04 」
認知引領,成長的科技、成長的企業
很多企業都說自己是科技企業。什么是真正的科技企業?為夢想而窒息,為生存而搖擺,為名頭而炫技,為模式貼標簽,這些都算不上真正的科技企業。
小米科技戰略升級,最大的亮點在于認知的升級,對科技的價值、科技的實現、科技的成長,有一套方法論,總結來看是一個原點、兩個長期、四條路徑。
“人是科技的原點,小米的科技探索,不僅要對人類現在的生活有價值,更要對人類未來的創造、進步和發展有價值。”雷軍說。
兩個長期是“長期價值”和“長期投入”。
四條路徑是深耕底層技術,長期持續投入,軟硬件深度融合,AI全面賦能。
從小米科技戰略升級中,可以看到“成長”兩個字。
科技不是隨口說說,不是標簽。而且,今天的科技不能贏得未來。所以,真正的科技企業,要務實,要漸進,要落地。科技,是成長的科技,不是某個節點上的科技。
首先是務實,小米的科技是從用戶體驗、場景出發。科技企業最重要一點是要形成技術與市場的閉環,所以需求驅動為科技指明了發展的方向。
小米以前非常追求性能,與蘋果對標也常常是各種指標的對比。隨著認知的提升,小米將體驗放到了第一位。具體而言,將體驗分層,拆解為19個子項、266個小項,一個一個跟蘋果對比。從性能到體驗的轉變,是小米的成長,也體現出小米升級的科技戰略更加務實。
其次是漸進。“我認為,小米的技術體系是生長出來。” 小米集團手機部副總裁、機器人實驗部總經理許多認為,先做一個產品出來,做好交付后有余力做預研,洞察趨勢,然后把周期拉長做規劃,慢慢就有了更高質量的交付,更長周期的預研、洞察、規劃。小米今天手中握有全球授權專利數超3.2萬件,就是這樣慢慢長出來的。
底層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芯片,不可或缺,但是如是盲目進入容易把企業拖入泥潭,這非常考驗企業的耐心、決心和眼光。小米做芯片不是從創業第一天就開始做,也不是一上來就做SOC,而是從改進用戶的角度切入,一點點攻破,并向著更深的底層邁進。
第三是落地。有目標,還要有路徑。小米面向未來十年,規劃了核心技術研發的12個技術領域,涉及5G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同時基于智能制造,進入機器人、無人工廠、智能電動汽車等,總體細分領域高達99項。這樣清晰的規劃,未來五年100億投資更加有的放矢,也更容易看到成果。
【結束語】
有成長,才有未來。
成長的認知,成長的科技,成長的企業。
正如雷軍發布會最后所述:一個全新的小米正在走向未來。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有成長,有未來:小米的科技觀
通過這次一系列新品和技術的發布,以及小米科技的戰略升級,你會發現: -
一油輪在廣西北部灣水域失火 致2人遇難
記者23日從廣西海事局獲悉,8月22日14時30分許,一艘深圳籍油輪 -
齊心集團:公司將繼續做好主業、穩健經...
齊心集團(002301)08月25日在投資者關系平臺上答復了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
2023年羽毛球世錦賽:德沙組合不敵徐承...
8月25日,據BWF世界羽聯:2023年羽毛球世錦賽,1 4決賽賽況徐承宰 蔡侑 -
騰遠鈷業(301219.SZ):上半年公司鈷、銅...
格隆匯8月23日丨騰遠鈷業(301219 SZ)于2023年08月22日召開線上交流會, -
雜感隨筆|感受心中的那熊熊烈火
□季霜石(南京師范大學)很久沒有走進影院的經歷了。或是借口學習生活 -
陳數受邀央視818晚會 懷抱真情擁抱未來...
陳數受邀央視818晚會懷抱真情擁抱未來發言獲贊今天的關注度非常高,直 -
這類iPhone14Pro Max已注銷序列號,不...
最近有很多網友買到同一種類型的iPhone,這些機器不僅有老款iPhone,還 -
《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城市論壇在津舉行
從天津社科院獲悉,《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城市論壇日前在津舉行,來自 -
濟南首個環形可噴水觀景橋亮相,五彩水...
視頻加載中 8月24日,在經十路北側約100米處的臘山河上,濟南首座環 -
香港金管局公布新“金融科技推廣計劃”
8月2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新“金融科技推廣計劃”。 -
上海金融法院5年受理案件4.1萬件,標的...
專業的金融司法保障,正在為合法交易邊界的劃定、協同監管機制的形成打 -
河北保定競秀區幫扶工作組黨員干部帶領...
下午3點,日頭高照,天朗氣清。走在河北省涿州市豆莊鎮白馬莊村道,只 -
當歸煮雞蛋服用最佳時間 把握食用時間...
當歸煮雞蛋服用最佳時間把握食用時間獲得更佳效果當歸煮雞蛋服用最佳時 -
劉永好:傳統制造業企業沒必要花幾十億...
2023年亞布力論壇夏季高峰會于8月24日-27日在深圳召開。新希望集團董事 -
普京將不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
新華社莫斯科8月25日電(記者劉愷)塔斯社25日援引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 -
國家防總對山西等10省區市啟動防汛四級...
8月25日,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組織防汛專題視頻會商調度,與中 -
全國鐵路多措并舉保障學生客流高峰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韓佳諾、樊曦)記者25日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 -
【大國治沙·內蒙古新實踐】馬云平:這...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張璐初秋的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多倫諾爾鎮新民村 -
衛健委:線下已培訓65萬名基層醫務人員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李恒)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監察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