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國家發改委:2023年我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當前動態

2023-01-13 07:51:15    來源:證券日報

“展望2023年,盡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高位波動,輸入性通脹壓力仍然存在,但我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1月12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在當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資料圖】

據萬勁松介紹,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單月漲幅始終運行在3%以下,全年上漲2%,大幅低于美國8%左右、歐元區8%以上、英國9%左右等發達經濟體漲幅,也明顯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7%-10%(1月份至11月份)的漲幅。

回顧2022年穩物價工作,萬勁松稱,重點是做好“穩民生商品、穩大宗商品、穩市場預期”三方面工作:

首先,以糧食和生豬為重點、以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為抓手,全力穩定重要民生商品價格。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促進糧食穩產增產。及時開展儲備調節,緩解生豬豬肉價格大幅波動。定期調度并指導各地建立健全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多措并舉抓好保供穩價。

其次 ,以煤炭為“錨”,千方百計穩定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萬勁松稱,創新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提出煤炭價格合理區間,明確煤炭領域哄抬價格行為認定標準,加快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實現煤炭價格總體在合理區間內運行。煤炭價格的穩定,為穩電價、穩用能成本奠定了堅實基礎。落實好天然氣價格政策,充分發揮國產氣保障作用,完善中長期供氣合同機制,保持國內居民用氣價格基本穩定。

最后,創新預期管理機制,穩定市場預期。加強政策信息發布,及時釋放調控信號。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遏制過度投機炒作。

可以看到的是,隨著一系列保供穩價工作的扎實推進,我國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價格均在合理范圍內波動。

糧食價格方面,據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牛育斌介紹,2022年,全年CPI中的食品價格指數上漲2.8%,明顯低于美歐等主要經濟體10%左右的漲幅。國內外糧價漲幅對比更加明顯,國際小麥、玉米價格月度同比漲幅最高達到74%和36%,而我國小麥、玉米價格走勢較為平緩,成品糧零售價格更為穩定,全年36個大中城市大米零售價比上年下降1%,面粉零售價比上年上升3%。

能源價格方面,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伴學給出的一組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美國、歐元區CPI中能源價格同比分別上漲約27%和38%,而我國CPI中居民水電燃料價格僅上漲約3%,汽柴油價格漲幅也明顯低于美歐。此外,2022年我國居民電價、氣價均保持穩定,歐美國家則明顯攀升,美國、歐元區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CPI中電力價格同比漲幅分別達12.9%和36.3%,天然氣價格同比漲幅分別達26.6%和56.5%。

展望2023年,萬勁松稱,隨著糧食生產連續豐收,生豬產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基礎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穩價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繼續保持物價總體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豬肉價格的回落引起了國家發改委的關注。萬勁松表示,各方分析認為,當前國內生豬產能總體處于合理區間,預計2023年價格波動幅度會比2022年小一些。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緊盯市場動態,按照預案規定及時采取調控措施,促進生豬市場平穩運行。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豬肉價格持續下跌,存在供需兩方面的原因。供給方面,前期部分養殖戶存在過度壓欄和二次育肥等行為,近期豬肉價格連續下行,一些養殖戶對豬價前景預期轉弱而加速出欄,年底前市場上生豬供應顯著增加。需求方面,當前仍處于疫情感染多發期,餐飲業面臨一定影響,豬肉消費需求較往年同期偏低。以上因素導致當前市場上豬肉供大于求,價格下行壓力較大。

“總的來看,當前由于養殖端對后市恐慌,部分市場出現出欄‘踩踏’現象,考慮1月份仍有集中出欄和節前清欄行為,雖然1月下旬的春節假期導致階段性供應減少,但實際出欄量仍存增加可能。而春節前備貨高峰期的來臨,宰量或漲至年內最高水平。因此,預計1月中下旬全國生豬均價存觸底反彈可能。”卓創資訊分析師邵瞧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