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資本 >

陳雨菲:背水一戰決心似當年

2023-06-28 02:05:27    來源:新傳在線

人生之路,千里迢迢。千變萬幻的賽場風云,激發著陳雨菲在開闊的世界里勇敢成長。從憑心而動的隨性,到肩挑國羽女單第一人的責任,這個為大場面而生的女生被賦予了更多與壓力和情緒過招的體悟。雖然是個忘性大的人,但在時間褶皺里那些忘我的交鋒、那些或開心或失落的片段,交織出了不斷前行中的陳雨菲。


(相關資料圖)

陳雨菲笑說拿到印尼1000賽冠軍后,她可能進入了新的階段,本以為贏球后會開心,但是,內心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則是釋放。對羽毛球依然赤誠,對目標依然清晰,去沖,去懷抱希望,對她而言,這是大膽走向更高夢想的能量。

正如她所說,帶著蘇杯決賽背水一戰的決心,帶著這一年以來不斷從失利中堅持的不懈,努力著、奔跑著、快樂著。

師徒的擁抱

在恩師羅毅剛的眼中,陳雨菲的性格很平淡,有著自己的小目標。印尼1000賽奪冠的當天恰好是父親節,陳雨菲在贏下比賽后,給了羅導一個大大的擁抱。羅導直言:“沒想到她這么認真,也沒有想到她會用這樣一種方式來感謝,很高興。”對于同樣內向、不擅長表達的師徒二人而言,這是他們的第三次擁抱。

作為一路將陳雨菲帶上奧運會最高領獎臺的羅毅剛,深知最高殊榮的前路必然更加布滿荊棘與險阻。畢竟有了五環的加持,就逃不過所有女單選手都會更加全力向她發起沖擊。他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陳雨菲都背負著遠超過往的壓力,上場就不愿意輸球。所以,從2022年到這次比賽前,包括蘇杯,可以想象她的心態和壓力。”

每天的朝夕相處,羅導將陳雨菲的變化看在眼中。時間是最好的老師。羅導說,印尼賽的奪冠是陳雨菲思想成熟最為直接的表現。“經過這一年半的沉淀,陳雨菲通過拿到印尼公開賽冠軍告訴了大家,她一直沒有放棄,也一直在努力。”

陳雨菲上一次在世界羽聯巡回賽奪冠,還要追溯到去年6月的印尼大師賽。之后,她拿到了包括今年全英公開賽在內的5個亞軍。太多次進入決賽卻無緣冠軍,讓外界對陳雨菲產生了質疑。而當蘇迪曼杯半決賽陳雨菲0比2負于日本隊的山口茜時,質疑的聲音愈演愈烈。

面對壓力和質疑,羅導和陳雨菲明白,只有成績才是最好的回應方式。“我們得拿個冠軍了,女單組需要一個冠軍。”早在蘇迪曼杯賽之前,羅導就曾和陳雨菲認真聊起來。一直以來,羅導都了解且深知陳雨菲的堅韌與不放棄。所以,縱使蘇杯半決賽陳雨菲輸球后,他和教練組依然選擇讓她在決賽上場,最終陳雨菲2比0擊敗韓國名將安洗瑩,幫助中國隊捧得蘇迪曼杯。

“謝謝你,讓我抬起了頭。”賽后,羅導擁抱了陳雨菲。身擔團體賽的重任,羅導也是在半決賽激戰7小時后,即使最終贏了球,可他卻獨自坐在熱身場地邊出神了良久。陳雨菲也在賽后的“小作文”里表示,“我們是一起的啊,2018年至今,也是你讓我這個別人看不上的豆芽菜抬起了頭。”

印尼公開賽前,陳雨菲主動地找到羅導,說出了自己的目標。上一站新加坡公開賽止步四強,心有不甘的她強烈意識到自己對冠軍越來越渴望。他們坐在一起聊了心態,分析了這站比賽要怎么去準備。羅導鼓勵她:“關鍵是能打出自己的節奏和技術威脅,狀態靠拼出來,我對你還是很有信心的。”

印尼公開賽陳雨菲交出了答卷——冠軍,5場比賽一局不丟,無論是半決賽面對韓國名將安洗瑩還是決賽對陣西班牙老將馬林,都表現得非常耐心,關鍵球出手更加果斷。決賽中,陳雨菲兩局開局從領先到落后,尤其是第二局更是10比16落后,但她都頑強地追分并反超取勝。“落后時,多打一分是一分,沒到最后就還有機會,我一直在調動自己。”

羅導太了解陳雨菲這枚金牌背后是怎樣的變化與轉變,他欣慰地感慨時間的力量讓陳雨菲迎來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成長。

“陳雨菲性格平淡”,然而,平淡是真也恰是陳雨菲的真實寫照。每次聊起他們的故事,陳雨菲總是嘟囔著羅導聽不懂自己在說什么。然而,常年在外征戰,她很了解師傅不愛吃主食,且無辣不歡,所以每每點餐都會給羅導要上幾個小菜。

或許,正是這些稍顯平淡且瑣碎的日常拉近了他們的距離,也讓他們在前往下一個征程中彼此信任。

見招拆招才是上上招

在陳雨菲的眼中,印尼公開賽奪冠是意料之中,但真正拿下冠軍分的那刻,她感受到的不是強烈的開心,反而是內心終于釋放了。“終于拿到冠軍了!”

無數次倒在決賽的關卡,無數次從領先到落后的被逆轉,無數次突然間苦澀的記憶就沖入腦海,陳雨菲只給自己一條路——“不放棄”。雖然花了很長時間與苦悶和解,但是印尼公開賽的五場 2 比 0 讓她看到了敢于不斷嘗試、終于如愿以償的自己。那一刻,她意識到以前的種種不甘與苦澀,都是為了推著她向更好的自己蛻變的必經之路。

去年 9 月東京世錦賽,陳雨菲闖入了最終的決賽,那是國羽女單組9 年以來第一次晉級到世錦賽決賽。雖然最終沒能跨過東道主山口茜,但陳雨菲再次談起時,已經釋懷了很多。她說:“其實我覺著打得還行,只是有點可惜。”

帶著世錦賽的銀牌,陳雨菲再次啟程。只是,隨后每當站上決賽場總是以亞軍收場,她坦言,那時候自己難受過好一陣子。這樣的情形陳雨菲沒有體驗過,不管是之前有過 11 連敗的紀錄,亦或是在全運會后的密集團體賽中的身心俱疲,她都沒有像那個階段——明明到了最后一關,自己卻總是差了點什么,她找不到解鎖的方法。

當一個人安靜的時候,陳雨菲就會想起那些比賽的情景,她形容自己的腦子里就像放電影一樣,一遍一遍、反反復復。甚至有時候在訓練中遇到了類似情況,她也會有不經意的走神。只不過,調整能力也很強的陳雨菲,沒有讓這種狀況持續太久。漸漸地,她不再去琢磨“為什么”,而是開始將重心放在如何去應對,去見招拆招,主動地把分留在自己手上。

“正因為我知道沒有重新再來的機會,只能在訓練中盡可能嘗試更多的可能性。”把痛苦轉化為武器,爭取下一次比賽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陳雨菲的解決之道。也借由這次印尼公開賽的登頂,陳雨菲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你遇到了什么,只要堅持下去,眼前經歷的一切困頓、絕望、無可扭轉的敗局,都會在你從容之后發生變化。

蘇杯上的背水一戰

在筆者的眼中,“堅韌”從來都是陳雨菲出類拔萃的關鍵。因為一直以來,她都是這樣做的,無論身體條件是好是壞,她從未放棄過任何一場比賽。

陳雨菲不是沒有遭遇過團體賽的失利,但是,在蘇州蘇迪曼杯的決賽中,背水一戰的她卻又一次演繹了精彩的絕地反擊。面對狀態無敵的安洗瑩,陳雨菲不要比賽進入第三局,這股強烈且堅定的信念自她抵達熱身場就散發了出來。比起此前幾場,那天的陳雨菲神情中多了泰然自若的篤定與自信。那份不容有失的決心,讓她從開局就火力全開,迅速占據了主動。縱使在第二局20比20的驚險時刻也毫不手軟,陳雨菲看了一眼站在場外的隊友,再一次走回場中央,以堅決的進攻拼下了蘇杯“三連冠”的冠軍分。

就在那一刻,她張開手臂,被隊友們一擁而上、團團圍住。“當時感覺自己被大家帶著飛起來了,肩搭著肩,我們圍成圈,越跑越大……”上一秒,還在和對手一拍一拍地殊死纏斗,下一秒,陳雨菲那顆懸了許久的心終于歸位。

從2019年南寧、2021年萬塔到2023年蘇州,作為國羽女單第一人,陳雨菲在蘇迪曼杯的賽場上烙印下了自己的成長與蛻變。5年的時光,她一步步由稚嫩走向成熟。在一場又一場與諸神的過招中,她汲取著能量;在一次又一次跌倒爬起中,她練就了不妥協、不逃避、不放棄的強大心臟。

蘇杯半決賽0比2負于山口茜后,陳雨菲一時間被刷上熱搜。向來坦言“團體賽高于個人”的她并沒有告訴外界,賽前她吃了兩片止痛片。面對鉚足了勁誓要一洗團體賽兩連敗陰霾的山口茜,正值生理期的陳雨菲在球場上也遭受到了無可避免的重創。

聊起那天的失利,陳雨菲說當時在場上只感覺反應不過來,特別記得第二局的一組激烈多拍后,自己的腰像被卡車碾過一樣發不上力。而其實,早在1/4決賽對陣瑪利斯卡,身體不適的她為了保存體力,就沒有像平時那樣進行對抗熱身,只是做足了拉伸激活準備就上場了。

半決賽輸球后,拖著疲憊與失落,陳雨菲只敢在熱身場的遠處聽著接下來男雙比賽。“當時很多人聚在電視機邊上,有尖叫的時候,也有沉悶的時候,特別是打到了決勝局 16 比 20,我感覺天快塌下來了。”但是,奇跡發生了,隊友們逆轉了。“聽到他們在鼓掌時,我的神回過來一點。那時候,我想去給女雙加油,但羅導讓我快回酒店休息。”

決賽前的那一夜很難熬,因為丟掉了女單這一分,陳雨菲很自責。比起輸球,更讓她難過的是自己留下了大比分1比2的壓力,讓隊友負重前行。但這何嘗不是團體賽的魅力所在,也是榮辱與共感最極致的體現。與其被外界龐雜的噪音困住,陳雨菲更愿將隊友傳遞而來的勇氣化為自信與動力。所以,她看完最后一場女雙,強迫著讓自己睡下。

清晨,陳雨菲收到了教練組再次派她上場的消息。借著隊友們力挽狂瀾的史詩之戰,她欣然應戰。為團隊而戰,始終是她的驕傲。那些在半決賽后的輿論與熱搜,不再成為她的干擾。因為身為國羽人,她從來沒有怕過。陳雨菲發自肺腑地說:“這次蘇杯,我覺著是有很多收獲的,特別是從隊友身上得到的力量和鼓勵,是我在決賽那天能夠背水一戰的動力。”

奪冠那天的鏡頭沒有捕捉到的,是頒獎儀式之前,陳雨菲在等待區的“坐立難耐”。她換好領獎服與隊友們匯合,她的出現又一次引起大家的歡呼。那是并肩作戰的伙伴們最肆無忌憚的慶祝時刻,那是他們在歷經千辛萬難之后終于如釋重負的真情流露。陳雨菲不時卷起領獎服擦拭汗水,她的身體還沉浸在巨大的后勁之中——激戰后的疲勞與生理期的難耐全部向她侵來。她將身體靠向墻,試圖找個休息的方式。這一刻,她也終于卸下了一直以來的“盔甲”。

有心的陳雨菲

眾所周知,陳雨菲十分不擅長交際。就連擔任冬奧會火炬手,她都沒好意思跟一同舉火炬的幾位冠軍聊個天。然而,現在的陳雨菲也會敢于突破自己的社交恐懼,在亞錦賽后,與一同登上領獎臺的戴資穎、山口茜、安洗瑩自拍留念。她說,其實內心還是極其的害羞,現在想起來依然能想起當時的忐忑。但正是有了這些變化,她與這些曾經再熟悉不過的老對手們有了更多的交流與溝通。

同樣,在蘇州的時候,陳雨菲也和自己的前國家隊教練張寧見了面。有人將陳雨菲比作“小張寧”,作為陳雨菲初入國家隊時的教練,她們已經很久沒見了。那天是張寧的生日,陳雨菲的突然出現,讓原本就眼窩淺的張寧從頭哭到尾。對于一手將陳雨菲帶上成年國際賽場的張寧來說,她們之間有太多的故事。在一起生活訓練了許多年,張寧也很了解陳雨菲是個不愛湊熱鬧的孩子。所以,生日當天能看到陳雨菲,張寧指導也感慨個不停,甚至開玩笑說:“只有你有良心。”

如今25歲的陳雨菲已然成長為值得信賴的國羽女單第一人。在本期封面故事的最后,我們有幸請到張寧為陳雨菲寫上一段心里話,以此為本期陳雨菲的故事收尾。

陳雨菲:

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會有坎坷,我是過來人,我經歷過無數的大賽,成功過,失敗過。成功時不要驕傲,失敗時不要氣餒,訓練時對自己狠一點。只有平時多留汗,戰時才能少流淚。我做過你的教練,非常了解你。你有潛能,有能力,我堅信你能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績!祝愿你在成功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做最好的自己!加油!

張寧

2023 年 6 月17日

衷心祝愿愛笑的陳雨菲,勇敢前行,永不放棄。在不斷成長進化的過程中,始終堅信自信的力量。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