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2022年中國GDP增長3% 2023年經濟向好支撐足

2023-01-17 16:53:59    來源:央廣網

2022年中國經濟“成績單”今日揭曉。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210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

“2022年中國經濟頂住了壓力,全年GDP實現同比3%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場主體信心,也為2023年經濟整體好轉打下堅實的基礎。”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17日對央廣網記者表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

躍上新臺階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2022年,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達到121萬億元,這是繼2020年、2021年連續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之后,又躍上新的臺階。從人均水平來看,2022年我國人均GDP達到了85698元,比上年實際增長3%。

康義表示,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持續提高,意味著我國的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國際影響力、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意味著我國發展基礎更牢、發展質量更優、發展動力更為充沛,意味著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且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在各項存量和增量政策大力支持下,多舉措助力穩增長,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21萬億元,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1月17日,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記者表示。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整體來看,2022年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多的沖擊因素,四個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4.8%、0.4%、3.9%和2.9%,可謂一波三折。但中國3%的GDP增速,與主要經濟體相比仍然較快,而且經濟總量達到121萬億元,再上新臺階,充分反映出我國經濟的韌性、潛能和活力。

2023年經濟運行有哪些支撐?

消費復蘇或成增長核心動力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記者表示,2023年經濟增長面臨的積極因素較多。首先是消費復蘇,疫情對線下消費場景約束下降、居民收入和信心回暖、政府未來可能出臺消費刺激政策,這些都將推動消費增速回升,消費復蘇將成為2023年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

數據顯示,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33億元,比上年下降0.2%。但好轉的信號已然顯現,從單月數據看,2022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8%,較11月份5.9%的降幅收窄了4.1個百分點。“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和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拓展,消費市場有望逐步恢復。” 康義表示,2023年,對中國的消費市場充滿信心。

康義說,2022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擴消費、擴內需的中長期規劃的方案,對擴大國內市場、促進消費、擴大就業、提高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便利化消費場景,把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作了一系列安排。這些促消費政策的實施,將不斷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市場和消費規模都將穩步恢復和提升。

2023年經濟增長還有哪些支撐因素?“制造業和基建投資將銜接2022年和2023年,延續發力態勢”,明明表示,年初以來,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快發行節奏,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商業銀行貸款配套支持力度較強。制造業投資受益于設備更新改造的鼓勵和支持政策,基礎設施建設則更加強調補短板,二者將持續創造投資需求。

此外,明明認為,隨著房地產供需兩端支持政策力度不斷增大,今年商品房銷售將逐步回暖,地產投資降幅也將有所收窄。2023年房地產市場信心將逐步修復,走出低谷,邁向新發展模式。

陳靂對記者表示,我國政府債務水平以及宏觀杠桿水平仍處在良好狀態,2023年繼續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具有可靠的基礎和條件,專項債、稅收政策、政府采購等仍有可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總量調節和結構調節的雙重功能,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另外結構性貨幣政策將繼續定向支持制造業、民營小微企業、綠色金融、高端制造等領域。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