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圈”出管理新水平 ——烏海打造“一刻鐘社區生活圈”實踐探索(三)

2022-11-30 07:50:35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不久前,發生在葛俊剛身上的一件事情,讓他由衷贊嘆政務服務的便捷高效。


【資料圖】

今年10月底,家住海勃灣區的葛俊剛與在海南區的工作單位解除了勞動合同。原來以為下一步在辦理失業登記和申領失業補助金時會費一番周折。沒想到他在離家不遠的藍天社區人社服務工作站,只花不到10分鐘時間就辦完了。

“我算了一下,從我家到海南區開車至少40分鐘,但步行15分鐘就能到社區服務中心,節省了不少時間。”葛俊剛豎起了大拇指。

以往需要在政務服務大廳集中辦理的人社業務,如今在15分鐘的步行范圍內就能辦理。這歸功于烏海市人社局推出的人社服務“就近辦”模式。

“我們把就業創業、社會保險、社會保障卡等需求比較大、辦理相對不復雜的23個高頻公共服務事項升級為全市通辦”。烏海市人社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李志橫介紹,今年,烏海市在全市建成83個人社服務工作站,實現人社公共服務向所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全覆蓋,形成了城區步行15分鐘,鄉村輻射5公里的人社服務生態圈。

作為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如何乘勢而上,進一步解決好群眾辦事難、辦事遠問題?烏海市將目光聚焦“一刻鐘社區生活圈”。

為實現服務快速響應,烏海市把眾多政務服務下放到基層街道社區“就近辦”,同時大力推行“網上辦”“掌上辦”和“自助辦”模式,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辦事。截至目前,烏海市完成34個部門6924項權責清單梳理合并下放;共有5196項事項實現網上辦理,網辦率97.58%;開通“掌上辦”事項2046項;108項事項納入自助服務終端實現“自助辦”。

在讓群眾享受便捷辦事服務的同時,對于市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急難愁盼”,這個“圈”也以最快的時間化解。

“您好!歡迎致電12345市民服務熱線,有什么可以幫您?”“我的車被擋住了出不去,需要對方車主來挪車!”“請提供對方車輛的車牌號碼。”“請稍等,我們立刻幫您聯系車主!”

11月24日,市民張先生因車被擋,撥通了12345熱線。在熱線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不到5分鐘時間,車主便趕來挪了車。

在烏海市,這樣的情景經常會上演。市民只需撥打12345,就可以解決挪車、開門鎖、通下水道等諸多問題。不僅如此,烏海市整合41部行政、公用事業及心理咨詢、優化營商環境等熱線,由12345“一號接聽、限時辦理、統一答復”。目前,這部熱線年均解決群眾訴求60余萬件,辦結率99.15%、滿意率99%。

為把群眾需求解決在最基層,烏海市還將全市整合劃分為786個網格,“一格一長一警”網格化綜合服務團隊奔走其中,第一時間解決群眾訴求,讓“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成為現實。

“‘一刻鐘社區生活圈’的構建,進一步完善社區管理和服務、構建服務快速響應機制,全面提高群眾訴求響應處置速度和滿意率,讓社區成為更有溫度、更有黏性的新型社會生活空間,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烏海市副市長喬毓說。

通過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烏海市“一刻鐘社區生活圈”正逐步成為暢通經濟微循環、服務保障民生、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快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在這個“圈”內,社區服務體系便捷化、配套功能設施完善化、業態服務品質多樣化、治理模式智慧高效化的幸福生活場景正在呈現。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郝飚)

編輯:溫慧娟

關鍵詞: 快速響應 公共服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