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產業 >

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市前列 科技創新指標十年大幅躍升 北京經開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技術創新示范區

2023-01-10 13:02:51    來源:榕城網

全球首個14價HPV疫苗,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的干細胞外用藥,全球首個開源開放智能網聯路側單元操作系統,中國首個iPSC來源細胞藥物臨床試驗默示許可,中國首個本土孵化和獲批的全球首創原研藥……越來越多全球、全國首創的科技成果正在北京經開區孕育。

北京經開區致力于搶占高精尖產業制高點,推動產業協同創新、跨界融合、群體躍進,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市前列,創新資源密集、創新活動活躍、創新成果豐碩、創新氛圍濃厚,科技創新指標實現大幅躍升。

自主創新孕育技術“殺手锏”

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領跑全國經開區

第一款自主研發的重組八因子藥物獲準上市,全球首個14價HPV疫苗進入臨床,國產首款自主研發新型抗CD20單抗上市……在北京經開區成長起來的神州細胞,正開啟新藥研發和上市的“加速度”,屢屢拿下“全國首款”“全球首創”,從而打破多個領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

這是北京經開區自主創新實力的見證。“經開區堅持圍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建設,立足‘四個面向’,聚焦國家戰略,著眼攻克核心技術、轉化科技成果、優化創新生態、集聚創新要素、完善創新鏈條,高質量推動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有力支撐首都高精尖產業與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

尤其是針對掣肘產業發展和提升的關鍵核心技術,北京經開區勇擔使命,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突破重大領域發展瓶頸。“我們采取‘掛圖作戰’機制推動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工程’實施,實行‘月、雙周、周’三級調度機制,對作戰圖上的每個重點項目,實行動態管理,完成一項消一項,切實做到重點項目如期保質保量推進。”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為最大限度激勵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對承擔“重大工程”的單位,給予研發投入支持。

與此同時,北京經開區積極部署創新發展戰略,科技成果層出不窮,自主創新水平顯著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經開區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數量11480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75件、是全市3.6倍,領跑全國經開區;重大科技成果屢獲嘉獎,近幾年來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45項,經認定的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服務)699項;獲得多項國際、國內“第一”,建成全球最大的重組蛋白庫,擁有全球第一個獲取FDA認證的高能直線加速器、全球首張用于臨床診斷的致聾基因檢測芯片,一類新藥“羅沙司他”成為首個中國本土孵化和獲批的全球首創原研藥,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谷神星一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創造了中國民營火箭發展的新紀錄……

為加快推動關鍵領域的重大前沿創新突破,北京經開區下一步將堅持以創新為引領、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產業化應用為目標,進一步聚焦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對項目的支持對象、技術方向和創新能力進行了準確“畫像”,包括具有原創性特點和形成市場領先產品潛力的技術、尚未掌握的核心技術、航空航天、創新藥等領域的關鍵性、突破性、顛覆性技術 。

“三城一區”協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產學研合作研發超1200項新技術新產品

年初,和華膝關節手術機器人剛剛拿到中國首張國產關節手術機器人注冊證;三個多月后,首臺量產機就正式下線。“這是和華外科的‘成人禮’,也將由此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和華瑞博公司CEO張長勇說。

這場“成人禮”之前,手術機器人還曾是實驗室里遙不可及的一項技術。兩年前,由協和醫院骨科專家發起、轉化清華大學精密儀器專業技術,集行業知名機構資源于一體的和華瑞博在北京經開區注冊落戶,其主打產品膝關節手術機器人產品很快完成了合規性工程研發、通過注冊檢驗并進入臨床階段,比大多數醫療器械工程研發、注冊檢驗流程快了一年以上。

這么快的進程,得益于北京經開區搭建的高精尖醫療器械產業協同創新平臺,成為高精尖項目落地產業化的“加速器”。如今,這家公司不斷精進技術的同時,還建立起年產150臺的生產線,邁向大規模生產。

這背后是北京經開區持續深化“三城一區”聯動機制,對接“三城”高校院所,匯聚創新資源,加快科技成果在北京經開區落地轉化,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完善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區。

據介紹,北京經開區已經與“三城”建立“三城一區”聯動發展協調會議機制,與三大科學城簽署合作協議,積極開展合作;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開展全面戰略合作;以龍頭企業和20+技術創新中心為核心,整合區內25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等研發機構,打造創新聯合體。挖掘機構創新源頭,助力清華工研院水木基金與區內企業GE醫療共同打造健康科技創新平臺G2創·中心,簽署《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技術轉移機構與孵化器建立合作機制;與中關村管委會、三大科學城共建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先導基地,首批6家先導基地加速區掛牌,空間總面積達8.2萬平方米……聯動之下,一批成果孕育出來。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累計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超過600余項,產學研合作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合計超過1200項。

科技成果轉化考驗創新環境。如何讓成果“長得大”“落得下”?北京經開區始終堅持“筑巢引鳳”思路,推動多層次服務網絡建設,對科技創新的支撐能力不斷提升。“我們搭建全市首創的‘概念驗證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打樣中心-中試基地’全鏈條創新服務體系,統籌推進創新中心、中試基地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完善經開區知識產權運用保護工作,營造一流創新生態,筑好科技創新資源池。”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北京經開區共有國家級科技孵化器8家、眾創空間7家,中試場地超過100萬平方米,承載空間擴容升級。共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59家,專業創新服務能力增強。“我們將完善轉移轉化服務,落地一批專業科技服務機構,提供知識產權、技術轉移、投融資、創業孵化、法律、股權設計等方面的專業服務,給予企業有力的支撐。”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

厚植土壤培育高精尖前沿創新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居國家級經開區中第一

不需要外賣小哥奔波,外賣自己“送”到家門口;手機下單,“自動駕駛出租車”即刻抵達;無人駕駛巴士上路,正在探索公共交通新模式……北京經開區正在打造全球首個網聯云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吸引著百度、小馬智行、新石器、輕舟智航等一批國內前沿的自動駕駛技術企業紛紛落子。

2020年9月,北京市以經開區為核心啟動建設全球首個網聯云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規劃四階段建設,達成總體建設目標。“經過兩年時間建設,我們已經完成了示范區2.0階段建設,經開區已經建成329個智能網聯標準路口,雙向750公里城市道路和10公里高速公路,實現車路云一體化功能覆蓋。”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示范區已經在全國率先建成支持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城市級工程試驗平臺,率先在國內設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在全國率先開放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給予無人配送車路權允許其上路運營、開放自動駕駛汽車高速公路測試、開放無人化道路測試、示范運營與商業化試點等。截至目前,常態化開展測試和商業化服務的各類高級別自動駕駛車輛接近400輛,累計自動駕駛測試里程超過700萬公里。

創新不止步。示范區正在積極開展前沿領域探索。針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利用車路云一體化城市級試驗場及數據資源優勢,聯合二十余家行業頭部企業、科研機構成立車路云一體化聯合創新實驗室,推動國產芯片、路側操作系統、群智協同等核心技術在示范區內落地應用,目前已發布全球首個開源開放智能網聯路側單元操作系統。

“一直以來,經開區圍繞高精尖發展,規劃布局未來前沿產業。”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聚焦新興領域,經開區探索推進“數字經濟亦莊創新實驗室”建設,推動“中關村合創數智產業園”等數字經濟載體建設,推進10家企業完成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加強高代際技術儲備,探索科技創新發展“風口”,提前布局新興賽道,推動星箭網絡全產業鏈發展,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截至目前,經開區落地有9家火箭整箭研制企業,占全國所有持續投入整箭研發的民營火箭企業70%以上。

在前沿產業布局中,許多創新力量往往是中小企業,這就更加考驗政府的培育和服務能力。

“經開區建立健全梯隊企業培育機制,全面深化創新型企業服務,加強科技型企業建設,鼓勵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全力推動企業拔節成長。”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目前經開區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85家,在國家級經開區中名列前茅;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12家,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數量129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已注冊企業達到2901家。

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方面,北京經開區正在打造四級研發中心梯隊:支持北生研、百普賽斯、京東方等一批重點企業強化研發布局和技術研發實力形成科技創新“國際隊”;針對關鍵技術攻關、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鼓勵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形成科技創新“國家隊”;支持加快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鼓勵科創板、北交所上市企業聯合清華、北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建設研發中心,形成科技創新“北京隊”;支持生物醫藥、衛星互聯網、高新視聽等重點領域企業多點布局研發,創新技術突圍,形成科技創新“亦莊隊”。

按照計劃,北京經開區力爭至2024年底市級及以上研發機構達到430家、離岸創新中心達到20家,實現研發中心規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全覆蓋,新入區、入園企業全部設有研發中心,建立1000項的新技術新產品清單庫,建設企業技術儲備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