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投資消費外貿全面回暖 二季度經濟增速或明顯加快-每日熱文
“總的來看,當前中國經濟沒有出現通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針對過去一周關于國內經濟是否通縮的討論,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4月18日的發布會上做出了回應。
(資料圖)
展望下階段經濟走勢,付凌暉指出,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在逐步增強,宏觀政策顯效發力,經濟運行有望整體好轉。考慮到上年二季度受疫情影響基數比較低,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顯加快。三、四季度隨著基數的升高,增速會比二季度有所回落。如果不考慮基數影響,總的來看全年經濟增長有望呈現逐步回升態勢。
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4.5%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經初步核算,2023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8499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5%,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2.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1575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07947億元,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165475億元,增長5.4%。
人均居民收入也在同步增長。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8%。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8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長)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增長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8%。
“一季度,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各地區各部門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生產需求企穩回升,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市場預期明顯改善,經濟運行開局良好。”付凌暉評價道。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表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符合我們此前預期,去年四季度以來的下行勢頭得到扭轉,為實現全年增長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內生動力稍顯不足。近段時間關于‘經濟是否陷入通縮’的討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對于經濟恢復強度和可持續性的擔憂。”
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
引發過去一周關于通縮爭議的點聚焦在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3月,我國CPI同比增速跌至0.7%,創近一年新低,核心CPI也處于0.7%的低位;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3%。受生產資料價格下降,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降幅擴大至2.5%。若剔除2022年俄烏沖突帶來的高基數效應,2023年2-3月,CPI環比連續下降,PPI環比持平。另一方面,M2與M1、社融剪刀差呈現“雙擴大”趨勢。2022年3月以來,M2增速在9%-13%區間震蕩上行,與M1、社融形成的剪刀差持續擴大,表明貨幣資金尚未有效流入實體經濟,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不暢。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在4月13日發布的《中國宏觀金融分析 2023年第一季度》中認為,當前國內經濟供給約束有所緩和,但需求不足和預期不穩壓力延續,呈現輕微通縮跡象,通縮壓力將成為我國推進穩增長和防風險的主要掣肘。
如何判斷經濟為“通縮”狀態?華泰資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理論上,通貨緊縮一般被認為有三個標志,即兩個“下跌”和一個“伴隨”:物價水平的持續下跌、貨幣供應量的持續下跌和伴隨著經濟衰退。
“從當前及未來的物價走勢來看,在經濟非對稱恢復背景下,物價漲跌分化,價格下跌不具備持續性和普遍性;一季度M2增長12.7%,大幅度超過同期經濟增長4%;疫情之后的2023年全年都將是一個較為明確的復蘇走勢,并不是經濟衰退。因此,當前物價下跌的原因不在于貨幣供應不足。”王軍進一步解釋道,在貨幣供應高增長的同時,物價卻走低,顯然這并非是典型的通貨緊縮,所謂“通縮”是個偽命題。
在王軍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令人費解的背離現象,根本原因是總需求不足和供需結構性失衡,過去幾年為對沖經濟下行而過度依賴財政投資、貨幣政策和間接融資,貨幣的結構性擴張并沒有完全進入到商品和服務的生產、消費和投資領域,沒有持續推動需求快速回暖,而是帶來一系列結構性問題,如結構性經濟復蘇(供需復蘇不同步、三大需求恢復的不同步、內外需不同步)、結構性產能過剩(部分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等,四大結構性問題的疊加,共同抑制了價格的全面持續上漲。
“整體來看,年內可以說,既無通縮之憂,也無通脹之慮。”王軍說。
國內需求總體趨于回暖
具體到PPI數據,付凌暉認為,從下階段情況看,國內需求總體趨于回暖,對PPI有一定的上拉作用,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輸入性傳導猶存,加上上年同期基數比較高,短期內PPI可能還會處在下降區間。但隨著國內經濟恢復,基數效應逐步減退,PPI會逐步恢復到合理水平。
一季度其他數據也佐證了市場預期的提振。作為衡量制造業景氣程度的重要先行指標,3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9%,連續3個月位于景氣區間。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也上升到58.2%,為近年來較高水平,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上升至56.9%。
“由于一季度GDP增速超預期,宏觀經濟已日趨整體性好轉,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5%左右目標的實現難度,經濟政策應以休養生息為主,不宜大開大合,繼續加碼或過度收縮的概率不高。”應對當前的一些爭議,王軍建議,市場應降低對寬松政策的過高期待。除打好宏觀政策的組合拳外,應將穩就業、擴消費、提信心、防風險作為下一步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結構性工具仍是主要政策選項,“第一,打好宏觀政策的組合拳,政策不折騰、穩增長不放松。第二,穩就業、提收入。第三,促改革、擴消費。第四,穩地產、防風險。第五,提信心、強預期”。
另外,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也提出,目前宏觀經濟仍主要依賴政府大項目投資和規上國企投資帶動,邊際效應很低,且難以持續,下階段必須在制度層面恢復和提升民營經濟活力和民營企業信心,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居民消費,繼續擴大出口。面對16-24歲年輕人失業率19.6%的嚴重局面,應考慮對社會底層失業群體的經濟救助,在維持社會秩序穩定的前提下,推動經濟穩步復蘇。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一季度投資消費外貿全面回暖 二季度經...
因此,當前物價下跌的原因不在于貨幣供應不足。”王軍進一步解釋道... -
自治區駐京辦召開推動招商引資深入開展...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趙明亮)近日,自治區駐京辦在京召開... -
每日快報!一季度全區共減免通行費3.93億元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高慧)記者從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獲悉,... -
【創建文明城市大家談】提升城市品質 ...
今年是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三年創建周期的最后一年,巴彥淖爾市舉全... -
環球今亮點!內蒙古有了常態化生鮮乳價...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韓雪茹)4月17日,自治區生鮮乳價格協... -
世界視點!【推動五大任務見行見效·我...
?4月18日,在包頭稀土高新區500千伏特高壓改遷后的新址,電力工作... -
中行首席研究員宗良:一季度經濟勢頭向...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18日出席“國是論壇:2023年一季度經濟形勢... -
自治區黨政軍領導同志參加首府義務植樹...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劉曉冬)春風拂新綠,植樹正當時。4月... -
財政部: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3...
以下是發布會文字實錄: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一、全國... -
主力復盤:18億流入通信設備 近9億搶籌...
今日(4月18日)大盤全天震蕩分化,滬指延續升勢,創業板震蕩調整,兩... -
全球今日報丨財政部介紹一季度財政收支...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稅收收入51707億元,同比下降1 4%,扣除特... -
藁城宮燈變身數字藏品——LED旋轉六角宮燈
數字藏品是文博行業、文創產業在數字時代的創新。數字藏品與真實藏... -
“抖音全民好書計劃·春日閱新正當時”...
春日芳菲好,讀書正當時,春季不僅是萬物復蘇的時刻,也是讀書的好... -
世界信息:快看!天鵝歸來了
春回大地春意盎然鄂溫克草原迎來大批的珍貴鳥類如天鵝、灰鶴、鴻雁... -
興安盟研學旅游讓旅游市場不斷升溫
春和日麗出游好時節。4月16日,由興安盟小景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組... -
五一可以到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看河馬啦...
五一小長假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又有動物“上新”啦河馬小資料河馬是... -
冰與水之歌:呼倫湖開湖進行時
?這是4月17日拍攝的呼倫湖開湖景象(無人機照片)。近期,隨著天氣轉... -
呼和浩特烏素圖“杏花節”19日啟幕-世界...
?又見四月,遠山青黛、杏花飄香,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漫山遍野的萬畝... -
環球要聞:浙江金華武義一廠房火災事故...
新華社杭州4月18日電(記者唐弢、殷曉圣)記者18日從浙江省金華市武義... -
蘇丹武裝沖突進入第三天 首都短暫停火...
新華社喀土穆4月17日電(記者王丙飛)蘇丹武裝部隊和快速支援部隊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