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項目 >

寧舍一頓飯,也要把球看!江蘇小村莊的足球賽火上熱搜,憑啥?

2023-08-27 09:04:58    來源:我蘇客戶端

在徐州沛縣鹿樓鎮的七堡村和八堡村,村民們共有一片操場,說是操場,其實是當地村民自建的一個足球場。兩個村子挨著,對足球的熱愛也不約而同,小到七八歲的孩子,大到六七十歲的老人,想踢球了,吼上一嗓子,就能一呼百應。

王大韌,今年17歲,他的外公翟居義退休前是八堡村的體育老師。教了39年體育的翟居義,帶出了十幾位體育老師,其中就有王大韌的媽媽和舅舅。

翟居義還是村里的業余足球教練,最愛的就是足球。到今年為止,他培養的足球隊員有200多人,這讓翟居義十分自豪。


【資料圖】

1987年,他就帶著七堡村農村足球隊拿下江蘇省首屆“要塞杯”農民足球賽冠軍,那年,球隊還代表江蘇出戰全國性大賽,獲得了第六名的成績。

“一個是傳統的影響,在我任教之前,這個地方就有傳統的足球比賽習慣,第二個我這個人比較有韌勁,干一行愛一行,由于全縣的比賽是一個榮譽,在這面前都想爭一下,屬于年輕人好勝。”

翟居義說,他打小就看村里的人踢球,嚴格來說,那不叫球,是布條纏成的“布蛋”。沒有球鞋,就光著腳跑;沒有球場,就在打谷場上踢。直到1958年,村民們自發湊錢,步行30公里,去縣城抱回了一只足球。平時大伙兒各忙各的,一到農閑,就相約球場。年輕人跟著父輩踢,娃娃們也能來上幾腳。足球,成了村里人最愛的“寶貝”。

王大韌家住七堡村,和八堡村只隔一條小路,村民們大多都是種水果的。今天約球的兩隊就是七堡村、八堡村足球隊,開球的是外公和媽媽翟娟。

“我作為一名體育老師,從小就在父親的熏陶下,我從小也是練體育的,慢慢的,熱愛體育事業。”翟娟說。

受長輩影響,足球也是王大韌最喜歡的運動。一家幾代人踢球,在七堡村、八堡村不算稀奇事。雖然不是專業運動員,但大伙兒的球技一點不含糊,裁判也是判罰果斷,有板有眼。

以前,村里一直沒有正規場地,4年前,翟居義和幾名退休體育老師向村里提議,把村口一塊荒地建成足球場。大伙兒平整土地、拉鐵絲網,撒上草種,裝上球門,足球場,就這樣建了起來。

“從小孩到領導,對體育事業對文化事業都很熱愛,這是我最大的高興。經常可以看到,例如,今年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每天下午都有很多人來看球,我心情比他們更高興。”

翟居義說的春節比賽,那是熱鬧得不得了。2023年1月22日,七堡村、八堡村舉辦了一次足球邀請賽,從初一踢到初七,除了周邊和外省觀眾,更是吸引了像李昂這樣的徐州籍國腳來看球,村里兩三公里之外就停不下車。

小村莊更是帶著足球,登上了全國熱搜。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歡迎全國各地的足球愛好者一起來玩,一起參與一起比賽。”徐州市沛縣七八堡村足球隊隊員蔣小龍說。

寧舍一頓飯,也要把球看。村民們的熱情讓村子徹底火了起來。

今年五一期間,翟居義穿著36年前參加全國大賽的運動服,帶著女兒和外孫,一起為“村界杯”農民足球賽開賽,徐州、連云港和山東棗莊的八支農民業余足球隊在這里點燃戰火。

七堡村村民 馬運強:“興奮,踢起球來比較高興,有精神。”

“足球是一種互相競爭、互相對抗、團結拼搏的精神。”翟居義說。

“我是在足球精神影響下長大的孩子,雖然條件有限,但是踢足球讓孩子們收獲了健康快樂的童年,也有了直面挫折的勇氣。”翟娟說。

向著球門進攻,為了目標奮斗,王大韌說將來也要成為一個像外公和媽媽一樣的體育老師,帶著更多的孩子,奔跑在夢想的操場上。

從上世紀50年代到現在,七堡村、八堡村先后培養了45名省、市隊足球運動員。足球,不僅帶來了快樂,還增強了鄉村凝聚力,拉動了鄉村經濟……

小小足球,帶來的不僅有健康快樂,還凝聚著鄉情,鼓舞著當地村民用奮斗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螢火蟲操場”公益行動,也將為鄉村的體育發展出一分力。如果你所在的鄉村或者學校缺乏體育運動器材,可以與我們聯系。

(來源:江蘇新聞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蔣婷婷 高輝)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