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GDP30強城市洗牌:重慶武漢福州泉州西安排位上升憑什么-觀天下

2023-02-14 21:46:03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2022年中國內地GDP30強城市經濟數據公布。

2022年中國GDP10強城市格局發生變化,重慶超過廣州,成為中國經濟“第四城”,武漢則實現了對杭州的超越。除了10強,2022年,福州、泉州也超過了濟南、合肥,升至全國第18、19位,西安超過了南通、東莞,升至第22位。

浙江工商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倪樹高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內部就是地方經濟的競爭。去年重慶超過廣州,武漢超過杭州,福州泉州超過濟南合肥,西安超過南通東莞等情況,可見城市之間的競爭是很激烈的。


(資料圖片)

“城市的GDP是基于區域范圍、人口、產業及其他生產要素,尤其是城市發展政策所成就。所以單純看GDP,是一個綜合的經濟概念。城市競爭的勝出,從規律性看,一是遇到了什么機遇;二是做對了什么;三是沒有做錯什么?!蹦邩涓咧赋觯ツ甑漠a業賽道集中在新能源汽車、礦產及制品、高端裝備等;去年的不利因素在于疫情的疊加。在這些賽道上產業比重高且疫情沖擊小的城市,一般都表現不錯。去年疫情之下大部分城市的服務業都受到沖擊。

重慶與廣州

2022年,重慶超過廣州,成為中國經濟“第四城”。2022年重慶GDP為29129.03億元、同比增2.6%,廣州為28839億元、同比增1%,重慶高出290億元,兩地增速均低于全國的3%。重慶與廣州2023年的GDP預期目標均為6%以上。

具體來看2022年兩城的經濟數據。從三次產業看,2022年廣州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909.29億元,同比增長1.07%,占GDP比重為27.4%;重慶2022年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693.86億元,增長3.3%,占GDP比重為40.1%。重慶的二產占比更高,且增速更快。

廣州的三產比重較高,去年受疫情影響明顯。廣州202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0611.40億元,同比增長0.97%;同期重慶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423.12億元,增長1.9%。

從“三駕馬車”來看,廣州的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出口下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重慶的社零總額同比下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

受疫情影響部分項目施工進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滑等因素影響,2022年,廣州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98.15億元,同比增長1.7%。2022年,廣州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10948.4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出口6194.8億元,同比下降1.8%。重慶202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萬億元,比上年下降0.3%;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0.7%;進口總值2913億元,同比增2.9%,出口總值為5245.3億元,同比增1.5%。

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重慶與廣州還有不小的差距。重慶2022年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66元。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0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13元。同期廣州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4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92元。

武漢與杭州

2022年,武漢實現了對杭州的超越。2022年武漢GDP為18866.43億元,比上年增長4.0%。同期杭州GDP為18753億元,比上年增長1.5%。武漢高出杭州113.43億元。武漢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目標為增長6.5%以上。

從近年的變化來看,2020年之前,武漢GDP位居杭州之前。數據顯示,2019年,武漢GDP比杭州高出850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武漢經濟總量被杭州超過,杭州高出490億元。去年,武漢GDP三年來首次超過杭州。從三次產業看,2022年武漢第二產業增加值6716.65億元,增長7.3%,占GDP比重為35.6%。同期,杭州第二產業增加值5620億元,增長0.4%,占GDP比重為30%。武漢的二產占比更高,且增速更快。

倪樹高指出,武漢與杭州,在過去十年左右時間就是一對賽手。“杭州過去做對了數字經濟,而武漢經濟的特點是綜合。處于中國內地核心位置的武漢,雖然面積沒有杭州大,但平原比重高,城市擴展空間大,集聚的人口比杭州多;第二產業包括了礦產及加工、汽車、裝備制造及光電信息等高技術產業。武漢去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7.3%,其中采礦業增長64.8%,遠高于杭州。杭州去年數字經濟失速、傳統制造不快,所以落下來了?!?

福州泉州西安排位上升

2022年,福州、泉州GDP總量超過了濟南、合肥,西安則超過了南通、東莞。

福州2022年GDP為12308.23億元,泉州為12102.97億元。2022年,濟南GDP為12027.5億元,合肥為12013.1億元。2022年西安GDP為11486.51億元,南通為11379.6億元,東莞為11200.32億元。

從2023年GDP增速預期目標來說,合肥建議生產總值增長定在6.5%以上,福州、泉州定在6.5%左右,濟南、東莞定在5.5%以上,南通預期目標為增長5.5%左右。

倪樹高分析稱,福州和泉州是福建的兩大城市,2020年11月,福建正式宣布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福州通過“強省會”和“強門戶”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去年福州市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4.0%。這也是福建戰略奏效的表現,福州去年的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萬景石化、福蓉源鋁型材、福清核電6號機組等一批項目投資也提供了帶動作用。

“泉州是福建的民營經濟大市,鞋、衣服等輕工產品給人印象深刻。近些年,泉州在努力推進產業轉型、城市擴容提質。泉州去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3.3%,工業投資增長21.6%,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等產業在大力發展。城市擴容提質加上疫情影響小,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3.8%,城市服務業增速在全國是領先的?!蹦邩涓哒f。

對于西安的排位上升,倪樹高指出,西安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跑贏全國平均增速,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10.7%,為西安穩住經濟大盤提供了重要支撐。西安的汽車產業增速56%,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產業分別為31.4%、27.8%。這些都是去年的熱門賽道。西安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6.0%,主要集中在西安具有硬科技優勢的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方面。疫情之后,西安的文化旅游業也在快速恢復。

冷靜看待城市GDP排序變化

如何看待城市經濟數據的競爭?

對此,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鐘輝勇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看中國大城市GDP數據排序的相對變化,需要保持冷靜。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人才資金等資源持續向沿海和區域中心城市集聚,中國必然也會出現GDP規模越來越大的大城市與特大城市。而這些大城市內部GDP排序的相對變化,有些可能是趨勢上的超越,有些只是暫時的排序變化。

“只要經濟在持續集聚,大城市的企業生產率和工資收入持續提高,這些大城市仍然保持人口流入,未來都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需要注意到另一面,這些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間的GDP差距在擴大,中小城市人口面臨持續流出,如果一味強調城市GDP規模的做大,中小城市并沒有優勢。在這個意義上,更應該關注人均意義的GDP。這無論對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的居民來說,更有意義?!辩娸x勇說。

“起起落落總有時,作為競賽對手的城市,GDP總量事實上相差不多,只要做好了,來年還是能夠趕上去的。”倪樹高表示。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石敏俊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省份采取了“強省會”“強中心”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是有效果的。強中心比較突出的,比如成都、武漢、西安。

“這是有必要的,因為中心城市的實力太弱,缺少輻射帶動能力。但首位度需要在一個適度的范圍,過高以后與周邊城市的互動就會受到影響。有些省份中心城市的首位度過高,后面的城市出現斷崖式的落差,沒有形成一個體系,一枝獨秀?!笔艨≈赋?,因此,更多的還是強調怎么把周邊帶動起來發展,發揮輻射作用,走向“網絡化發展”。這樣的規模變大,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另外,要看是城市還是區域。事實上有一些城市是區域,典型的如重慶,中心城區較小,周邊全是郊區。面積相差較大的城市進行比較時,密度更重要,單位面積上的經濟量,更有價值一些?!笔艨≈赋?,疫情、行政、體制等因素也會影響區域經濟。GDP總量的背后,要更多地重視人均指標、經濟活力、輻射帶動能力、產業結構等?!伴L期來看,文化因素塑造的生態,看不見摸不著,比較緩慢,但實際上真真切切地發揮作用。另外,還有一些偶發短期因素也在影響區域經濟格局?!?/p>

關鍵詞:

相關閱讀